黄冈市麻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零售业47.71亿元,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5.77亿元,增长11.3%。年末个体工商户23629户,当年新发展2694户,新增民营企业360家,达到1319家。 全市外贸出口企业7家,外贸出口总额15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1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7%,货运量达到1258万吨,同比净增78万吨;旅客周转量13.66亿人公里,增长10.2%,客运量达到3102万人,比上年净增345万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111.7公里,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7772万元;火车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麻城站年发送旅客130.2万人次,年发送货物26.1万吨。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56713户,达到38.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1266户,新增11266户;全年订销报纸份数660万份,订销杂志份数34.76万份。 全年国内旅游人数95万人,增长46.2%;国内旅游收入5.1亿元,增长45.7%;旅游星级饭店拥有客房数260间。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占年初任务的120.5%;实现全地域各项税收4.7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为:国税收入24312万元,减少12.8%,地税收入23410万元,增长20.4%,财政部门收入76948万元,增长87.7%;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财政支出2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39.2%,教育支出5.86亿元,增长47.3%,医疗卫生支出2.3亿元,增长37.4%,社会福利救济支出2.13亿元,增长16.1%,社保就业支出2.49亿元,增长14.4%。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1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增长2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83亿元,比年初增加16.52亿元,企业存款余额达22.59亿元,比年初增加7.2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21亿元,比年初增加19.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32亿元,增加3.99亿元,中长期贷款54.38亿元,增加15.29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当年实现盈利2.05亿元,同比多盈0.45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为0.5%,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4955万元,增长1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46万元,增长7.5%,寿险保费收入22609万元,增长15.1%,各类保险赔款8194万元,增长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类学校370所,在校学生18.5万人,专任教师9043人;其中,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74832人,专任教师4578人;小学200所,在校学生79580人,专任教师3612人;幼儿园109所,在园幼儿2157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全市参加高考报名人数9742人,大专上线9029人,其中本科3068人;全市大专录取6821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0%;学校现有校舍面积164.4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比上年减少19.2万平方米;全市教师获各级各类表彰达965人次,学生获各级各类表彰1268人次。 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申报国家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开展科技技术培训2.7万人次,申请专利62件,当年向上争取无偿资金41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建成农家书屋224个,新增图书馆藏量1万册,达到12万册,文艺表演观众80万人次;全年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5%,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新增12396户,有线电视入户率31.98%,比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86个,卫生技术人员2599人,病床床位1590张;医院病床使用率47.26%,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206.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47‰,下降0.63个千分点;新建村级卫生室12个,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1573万元,同比净增292万元。 全年各类体育场馆640个,其中学校体育场馆101个,参加体育比赛人次42万人次,体育运动获地区以上奖牌30块,当年输送体育人才1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总户数38.24万户,年末总人口115.82万人,常住人口84.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003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7826人,死亡率为6.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4‰;当年婴儿性别比为120.73,符合政策人口生育率90.86%,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4.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56%;当年脱贫人数为3.75万人。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0.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7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比上年末下降1.95个百分点。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2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7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上升2.3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1.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万人,社会救济总人数31万人。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年人均耕地保有量1.35亩,比上年增加0.36亩;当年开展土地整理面积4万亩,土地整理投资额达到5703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开展水土综合治理面积1778公顷,水土流失量5.86万吨,同比减少600吨。 当年环保投入资金6350万元,同比净增925吨;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率达到81.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3.7%,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06.53万吨标煤,每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19吨标煤,同比下降4.5%;全市用电量61667万度,比上年增加5364万度,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