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18 宜昌市秭归县统计局

投资规模扩大。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66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6.87%。其中市县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142万元,增长47.14%。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国有投资达到191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2.41%,占52.21%,国有投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施工项目11个,比上年增加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7个,比上年增加4个。全年房地产投资27534万元,比上年增长98.11%;房地产施工面积2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21%,其中房地产本年新开工面积16.42万平方米,增长49.95%;全年住房销售均价达到2633元/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26元/平方米。

重点项目整体推进。2010年全县重点建设项目27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93547万元,占计划112.87%。其中工业项目9个,完成投资36439万元,占计划111.09%;农业项目6个,完成投资24398万元,占计划124.62%;交通项目4个,完成投资16574万元,占计划99.25%;社会发展项目6个,完成投资13228万元,占计划132.28%;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项目2个,完成投资2908万元,占计划76.53%。

基础实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1.82:21.87:56.31。启动了金缸城新区花园片区开发和香溪长江公路大桥前期准备工作。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动工建设,对加快推进"三峡物流新县"建设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秭归交通发展史上的伟大跨越,结束了秭归千百年来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国内贸易、外经、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2.66%。按地域分:城镇115086万元,增长28.97%;乡村74920万元,增长14.09%。按行业分:批发业29402万元,增长10.18%;零售业128887万元,增长28.64%;住宿业31013万元,增长12.92%;餐饮业704万元,增长25.94%。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达到34家;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72家,商业零售网点达到3700个。实施了阳光国贸改造提档升级工程,消费环境不断改善。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5家,达到20家,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达到5家,秭归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3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248万元,比上年增长47.28%;利用外资3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2%。

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营业收入7600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1%和16.57%。九畹溪景区峡谷观光段接待游客2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9%,成为全县旅游经济强劲的增长点。加强与鄂西圈投公司、三峡旅游公司的合作,组建了湖北三峡平湖旅游公司。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建成并对外开放,为秭归旅游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公路实际通车里程432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85公里;民用汽车2620辆,其中载客汽车451辆;全社会货物运输量560万吨,其中公路330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730万人,其中公路712万人;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40000万吨公里,其中公路12000万吨公里;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9460万人公里,其中公路17800万人公里。秭归港全年进出滚装船舶3500艘次,滚装车15万辆,货物吞吐量1028万吨,转运旅客14万人;陆路物流货运量20万吨。

电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155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1175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1038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5400户,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24.99部;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81500户,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8.11部。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地域性财政收入74329万元,比上年增长27.16%,其中各项税收32371万元,增长38.0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781万元,比上年增长36.53%,其中各项税收17503万元,增长36.85%。

财政支出重点突出。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33688万元,比上年增长33.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154万元,增长8.21%;农林水事务支出17989万元,增长6.57%;教育支出21731万元,增长35.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37万元,增长18.24%;医疗卫生支出7939万元,增长19.85%。

银行存贷双增。2010年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82185万元,比上年增长29.91%,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3190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0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87060万元,比上年增长27.0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76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4所,小学44所,幼儿园14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所),职教中心1所,特殊学校1所。全县2010度在校学生数38061人,其中高中5104人,初中9121人,小学14606人,职教中心5166人,幼儿园及学前班4043人,特殊学校21人。全县拥有专任教师2760人,其中高中351人,职教中心258人,初中911人,小学1189人,幼儿园5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7.06%,初中97.15%,高中99.1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8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51.7%。县城三小竣工并投入使用,县职教中心荣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培育知名商标9个,开发新产品200余个,匡通电子公司取得了6项国家专利技术。全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85854万元,比上年增长51.01%;高新技术增加值达到33897万元,比上年增长54.45%。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其中获得立项支持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项,落实县级科技项目12项。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日新月异。成功举办了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起到了以节扬名、以节交友、以节厚文的效果,活动影响深远。新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60个,新建和改造村文化活动室70个,县图书馆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全年广播覆盖率达到97.2%,电视覆盖率达到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