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公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7所,比上年减少4所,在校生10.55万人,比上年减少0.7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5.16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0.62万人;小学75所,在校生4.77万人。幼儿园51家,在园幼儿1.54万人。全县重点本科上线总数位居荆州市县市区第一,总体上线率大幅提升。文理合计专科上线率达88.9%,比全国68.6%的录取率高20.3个百分点。 科技发展卓有成效。2010年,全县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760万元,安排各类项目29个;申请专利共115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73件,外观设计27件,较上年增长20%;申报科技成果3项,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评选公安县第六届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1项;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第三批(备选)重点培育企业;15个产品申报湖北省自主创新产品。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201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61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16所;卫生机构各类床位数2070张;卫生技术人员238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1人,注册护士839人。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0年,全县共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296个,文化中心户151家。全年开展各类文艺晚会、焰火表演70余场次,观众达数万人次;进一步加大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社会的免费开放;通过"文化三下乡"活动累计送书2500余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拥有体育协会俱乐部15个,会员近万人。创建20人以上全民健身站点(队)100多个,全年开展各类体育培训、活动、比赛近百次,常年参与健身人数突破11万人次。截止2010年,全县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得金牌18枚、银牌28枚、铜牌33枚。 十、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全县深化城乡规划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十二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并完成三袁风景区、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报批。 以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为重点,投入近2亿元,完成县城斗湖堤镇荆江大道、长江路、荆江河路行道树改造;完成青年路、油江路、治安路、荆江河路、孱陵大道、荆堤公路、安全围堤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油江河路行道树改造和安全区围堤添绿工程,栽植香柚、国槐、栾树、桂花等树种7452株,色块6000平方米;新、扩建城市道路13条,总长23.5公里;新铺和改造供水管网8公里;疏浚老城区半数下水道;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天然气储配站,实施天然气置换工程;翻新改造垃圾桶、地坑式和地表式垃圾箱等设施190个,新增果皮箱、垃圾中转站、地表式和地坑式垃圾箱等设施838个,环卫作业车辆7台。 全县乡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952万元,新建改建道路17.7公里,面积13.5万平方米;排水管道11.17公里,供水管网14公里;新增垃圾车6辆,垃圾箱569个,公共绿地面积200平方米,行道树460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8元,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增长19.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115元,增长11.3%。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同比上涨3.2%。从分类指数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普遍呈上涨趋势。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7.3%;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7%;衣着类上涨2.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居住类上涨3.6%。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10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57万人,比上年增加0.03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20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1万人,增加0.01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8.95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1.11万人,增加3.41万人;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0万人;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3600张;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各部门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