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1-03 北京市平谷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全面推进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在社会事业、城乡建设与管理、资源与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6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9亿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5亿元,同比增长3.3%。按全区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人均GDP为28353元,比上年增长13.2%。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9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地方财政支出80.3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2.3亿元,同比增长5.1%。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0.3亿元,同比增长52.8%;医疗卫生支出4.3亿元,同比增长4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15.6%。

税费收入:国地税组织税费收入力度加大。全区完成税费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国税税收15.4亿元,同比增长30.5%;地税税费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区三大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8.3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税10.1亿元,同比增长20.0%;企业所得税15.0亿元,同比增长73.7%。

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有效推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按项目建设地核算,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4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117个重点支撑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9亿元,占全区总投资的81.2%。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6.8亿元,同比增长127.4%。

二、国民经济主要行业

农林牧渔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4亿元,同比增长11.6%。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为2.3万亩,同比增长1.7%。设施蔬菜面积为2.2万亩,同比增长5.0%。设施蔬菜产量为6.1万吨,同比增长3.4%。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8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粮食产量7.7万吨,同比增长0.3%;蔬菜总产量26.5万吨,同比下降5.2%;干鲜果总产量33.3万吨,同比下降6.3%;出栏家禽711.9万只,同比增长4.7%;出栏猪34.5万头,同比增长2.6%;鲜蛋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3.7%;水产品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2%。

工业:工业经济稳步运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工业总产值192.7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7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0.7%;个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区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5.7亿元,同比增长27.5%。完成工业利润总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1.7%。兴谷开发区支柱作用更加突出,完成工业总产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27.1%。

建筑业:建筑业增加值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31.4%。全区105家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1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1.6亿元,同比下降17.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79.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3.1万平方米,实现竣工产值28.1亿元。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交通运输环境和谐有序。全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86.5万元,其中:综合检查站完成投资800.0万元,公交设施投资786.5万元。货运经营户4630户,同比增长12%;货运车辆6865辆,同比增长18%;核定载重量总吨位为2.5万吨,同比增长36.4%。开通客运线路4条,调整客运线路2条,新增客运里程30公里;新增公交车14辆,更新公交车23辆。区域内基本实现全程实时监控和刷卡乘车,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全区共有邮政局所21处,信筒信箱286个,已装信报箱妥投的住宅房数达到700幢,全年报刊累计1342.7万份,同比增长12.8%。

全区共有电信局所145处,固定电话用户(交换机实占容量)13.7万门,覆盖全区18个乡镇街道,普及率达到33.0部/百人。

批发零售业:消费品市场活跃。按产业在地口径计算,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法人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2亿元,同比增长19.5%。产业在地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规模划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5.2亿元;限额以下及个体零售额17.8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零售额6.7亿元。法人在地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2亿元;餐饮业零售额5.0亿元;住宿业零售额1.0亿元。

旅游业: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大峡谷、丫髻山分别晋升为4A和3A级景区,丛海逸园等11家单位被评为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节日旅游效益显着,桃花节、养生节、采摘节、冰雪节等活动持续提振旅游人气。全年接待游客8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金融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加快。年末,全区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本币存款余额278.2亿元,同比增长22.6%,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39.6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本币存款余额50.2%。年末,全区人均本币储蓄存款为3.1万元,同比增长22.7%。年末,全区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05.0亿元,同比下降0.4%。

三、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施科技项目56个,比上年增长12.0%。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1.2亿元,申请专利84件。食品安全检测仪器项目进展顺利,检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普析通用、峪口禽业成为首都科技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农村社区卫生资源共享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全区首家市级创新型科普社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县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