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1-17 盐城市大丰市统计局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苏北争第一、融入大上海,奋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大干苦干,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8.63亿元,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12亿元,同比增长14.0%。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7.8∶44.8∶37.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2.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1216元。第八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列第67位,比上年进5位。

2010年是全面小康建设奋力冲刺的一年,全面小康建设取得卓越成效,从总体上看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全面小康总体评价得分达到98.76分,比上年增加1.59分。从构成全面小康指标评价体系四个大类看,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的实现程度分别为98.2%、100%、100%和94.2%。在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23个指标已达标,仅剩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森林覆盖率两个指标未达标。

二、农林牧渔业

2010年全市围绕“全面达小康”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四有三聚”工业化推进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丰收大地“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大载体”加快建设,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盐土大地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科技展示中心和3万平方米智能温室、3万平方米连栋大棚。全年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5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612户。引进“三资”投资农业12.9亿元。现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3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1个,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16家,吸纳社员资金2.9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51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05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6.52万亩,同比增长9.7%,粮食产量77.44万吨,比上年增加9.40万吨,同比增长13.8%。由于棉花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逐年下降,抑制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全年棉花种植面积51.21万亩,同比下降9.5%;棉花总产量4.72万吨,同比增长14.6%。全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52万亩,同比下降7.4%;油料总产量6.24万吨,同比下降9.1%。油料面积减少,主要是上年油菜籽收购价格下降所致。

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2010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之畜禽产品市场行情较好,整个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生猪饲养量121.71万头,其中出栏80.22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7.7%、8.5%;家禽饲养量3981万只,其中出栏313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3.3%、21.3%。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在渔业生产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以实施水产品加工倍增计划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据统计,全年海、淡水养殖面积分别为27.69万亩、13.3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05万吨,同比增长2.9%。

全年完成造林折实后面积11.25万亩,其中:成片林面积4.12万亩。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6.0万千瓦,同比增长3.3%,大中型拖拉机2071台,同比增长10.7%,联合收割机2081台,同比增长10.3%。机播面积71.23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90.38千公顷。

农村劳动力转移。据420户农户抽样调查推算,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劳动力人数19.61万人,同比增长2.4%,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2.51%,比上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劳动力转移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份额也明显增加,据全市1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全市人平劳动力转移收入3577元,比上年增加486元,同比增长15.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3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全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8亿元,同比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1.9亿元,同比增长26.8%;利税总额32.63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38.3%。全市工业用电量1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税开票销售快速上升。全年累计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32.1%。二是工业用电量增速逐渐放缓。2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5%,3月份起增幅逐步回落,年末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1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三是开发区、港区、常州高新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三区全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全市比重42.7%,比上年同期比重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8亿元,同比增长28.3%。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2.7万元/人,从业人员数达3.2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9亿元,同比增长26.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4.0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1.07亿元,同比增长25.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93亿元,同比增长23.3%;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98.57亿元,同比增长51.7%,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0%。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18.5亿元,同比增长25.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第二产业投资额118.7亿元,同比增长25.7%;第三产业投资额44.95亿元,同比增长23.6%。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盐城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大丰海聚市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大丰市海洋科教城、奥体中心体育馆、盐城联鑫钢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1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