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2-28 常德市鼎城区统计局

2010年,伴随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的回升向好,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保增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使全区经济在调整中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58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7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37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42亿元,增长15.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9年的31.7:31.4:36.9调整为28.6:34.3:37.1。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51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88.4万亩,比上年增加3.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6.1万亩,增加3.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63.5万亩,调减5.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8.81万吨,比上年增产1.42万吨,增长2.1%;棉花总产量1.69万吨,比上年增产0.39万吨,增30.0%;油料产量6.73万吨,增产268吨,增长0.4%;蔬菜34.5万吨,增产1.1万吨,增长4.4%;柑桔3.5万吨,增产0.03万吨,增长3.8%。肉类总产量8.05万吨,比上年增加0.15万吨,增长1.9%。年末牲猪存栏42.14万头,减少1.94万头,减4.4%;牲猪出栏86.31万头,增加1.23万头,增长1.4%;水产品产量达到5.95万吨,增长4.7%;蛋品产量6.05万吨,增长2.2%。

规划建设了13个高效农业示范片、14个生态养殖示范区、8个生态林业示范片、12个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9个星级休闲示范农庄,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45家,达到89家。在石门桥镇乌塘岗村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累计投入2.2亿元,硬化乡村道路230公里,改造维修危桥6座,新建农村客运站3个,疏通渠道近1000公里,整修山塘2500口,新建沼气池3037口,解决了6.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全年农村用电量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化肥施用量(折纯)5.41万吨,增长2.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260亩,增长85.5%。森林覆盖率为2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3.97亿元,增长26.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3.88亿元,增长43.4%;实现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32.9%;主营业务收入达90.9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26%;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10.50亿元、13.44亿元,分别增长37.6%和36.4%。中联重科所属5家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55.12亿元,增长53.1%,入库税金2.04亿元,增长45.7%,。

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稳步增强。全年落实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9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落户园区的项目16个。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了机械产业二期配套建设。全区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同比增加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4家,增加7家。税收过5000万的企业达到2家。

节能减排效果显着,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9.2%。

2010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家,比去年减少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511万元,下降18.8%;竣工产值95857万元,增长8.5%。实现利润1159万元,下降50.9%。房屋施工面积139.07万平方米,减少12.6%;房屋竣工面积78.36万平方米,减少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亿元,增长55.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04亿元,增长57.2%;农村农户投资5.1亿元,增长33.6%;农村非农户投资7.66亿元,增长63.3%。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28亿元,增长71.5%;商品房竣工面积12.95万平方米,下降52.1%;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7.15万平方米,增长40.1%。商品房空置面积4.8万平方米,下降39.9%。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年末全区社会车辆拥有量为98977台,新增机动车辆21447台。

全年移动业务收入18000万元,增长25.9%;邮政业务收入2303万元,增长4.2%;电信业务收入4837万元,下降7.2%。年末宽带上网用户达26008户,新增宽带上网用户36835户;年末移动用户达330000户,新增移动用户50000户。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007户,固定电话用户减少8136户;年末拥有小灵通用户7207户,小灵通用户减少2466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84007户,比上年末增加16039户。电话拥有量达到46.3部/百人。

六、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县以上67.23亿元,增长18.1%;县以下9.89亿元,增长19.8%。分行业看,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2.64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4.48亿元,增长17.1%。桥南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额28.0亿元,同比略有增长。

旅游业强势推进,全年花岩溪、石板滩毛粟岗等景区共接待游客1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00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708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2万元,增长52.4%;一般预算支出165500万元,比上年增加33809万元,增长25.7%。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长,全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1.2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8.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2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4.3亿元,比上年净增11.7亿元。

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0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保险赔付额9300万元,同比下降1.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小学88所,全年招生5581人,增长13.1%,在校学生30795人,下降6.4%;中学45所,全年招生12155人,下降8.6%,在校学生36938人,下降11.0%;职业技术学校8所,全年招生1432人,下降28.8%,在校学生5383人,同比下降6.8%;幼儿园73所,在园幼儿13051人,同比增长21.4%。全区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6673人,其中专任教师5991人。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7%。完成了36所合格学校建设,共建成校舍5.5万平方米,维修和改建校舍2.8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项目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专利175项,实施科技项目221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工作欣欣向荣。广电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艺活动日益丰富。善卷道德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丝弦艺术、民间文艺影响不断提升。有线、无线实现了无逢覆盖,广播电视宣传引导能力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