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2-28 常德市武陵区统计局

武陵区统计局

2011年3月10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提振信心、提升水平、提高质量,积极适应市区体制调整,突出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国民经济保持积极向好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宏观经济积极向好。全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333113万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214万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3281814万元,同比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957085万元,同比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0.1:38.4调整为1.8:61.5:36.7。

区本级完成生产总值632400万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97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94249万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97054万元,同比增长1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1:31.2:61.7调整为6.5:30.7:62.8。

二、农业

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768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31356万元,同比增长1.3%;林业产值214万元,同比增长1.5%;牧业产值13874万元,同比增长3.6%;渔业产值10999万元,同比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5325万元,同比增长8%。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为,粮食总产量38403吨,同比增长2.1%;牲猪出栏5.53万头,同比下降3.7%;家禽出笼86.91万羽,同比增长1.4%;禽蛋产量1927吨,同比增长1.2%;水产品产量11978吨,同比增长6.4%;蔬菜产量99788吨,同比下降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全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158110万元,同比增长19.8%。

区本级完成工业增加值148705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27万元,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6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23143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

建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151325万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增加值45544万元,同比增长4%。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开展项目建设,投资贡献依然显着。全年区本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8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6724万元,同比增长51.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8450万元,同比增长391.3%;第二产业完成262330万元,同比增长61.4%;第三产业完成295944万元,同比增长40.9%。

五、内贸、外经

着力改善消费环境,社会消费持续旺盛。全年区本级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82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增速居全市第一。新增42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企业。全年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为:

外经外贸取得新的成绩,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实际完成内外资总额160993万元,实际完成外资2081.01万美元,实际完成市外国内资金146780万元,其中省外资金76700万元。

六、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保持和谐与稳健的发展。全区所属小学34所,另有一贯制学校小学部3所,在校学生24828人,教职工1673人;初中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初中在校学生4183人,高中在校学生406人,教职工562人;幼儿园85所,在园儿童11398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结业学生576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兴区的步伐越来越快。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8项、区级15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项,获得实际科技进步奖1项,人大高新科技企业3家。申请专利47项,43项授权,评定专利技术奖7项,其中区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工作开拓新思路新局面,取得显着成效。以节庆为重点,举办了“武陵欢歌”、“爱国歌曲大家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乡街为重点,努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以农民需要为中心,着重抓好“两大工程建设”:一是往丹洲乡的夹街、明月等村送戏30多场,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二是全年建设农家书屋20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文化市场,深入持久的开展“扫黄打非”,多次开展日常检查,查处违规网吧3家,对4家超时经营的娱乐场所予以警告,收缴各种盗版、淫秽书刊、报纸、光盘700余份。

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武陵区登山比赛,举办了2010年常德排球邀请赛。我区运动健儿参加了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19枚金牌。

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村卫生室18所。年末有医疗机构15个,工业病床22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47人,“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5.28%,全年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785.52/10万以内。

八、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13939人,其中男性203818人,女性210521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3.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85‰,比上年上升0.4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1‰,比上年上升0.5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4%,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新生婴儿男女比例为114.1:100。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45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8429元,比上年增长14.1%。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681人,全年共征收养老保险金21600万元,全年支付离退休金1.53亿元,实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事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91人,参保人数总计达到了8988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99.5万元;医保参保单位374家,参保人数45205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6815人,征缴医保基金4366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金3994万元,大病互助费372万元,全年支付医疗保险费3821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费3482万元,大病互助费339万元。

全年区属工商贸企业死亡人数1人,非煤矿山矿山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人数为0,煤炭百吨事故死亡人数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