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2-21 乌兰察布市统计局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05.92亿元,增长17.1%。实现利税总额38.59亿元,增长29.8%;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9%,增长1.3%;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69900元,增长8.9%。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单位数41个,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27042人。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6.11亿元,增长13.5%;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85万平方米,增长16.4%;施工企业竣工房屋面积134.28万平方米,下降0.3%;房屋建筑竣工率达到46.3%,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21亿元,增长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87亿元,增长17.6%。按所有制经济划分,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48.14亿元,增长23.1%;集体经济投资完成12.96亿元,下降30.0%;个体经济投资完成109.44亿元,增长21.6%;其他经济投资完成4.33亿元,下降9.4%。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6亿元,增长28.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6.92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99亿元,增长12.6%。从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75.01亿元,增长11.32%;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40.55亿元,增长60.14%;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投资1.67亿元,增长10.8%;教育投资完成5.26亿元,增长226.58%。城镇住宅施工面积641.35万平方米,增长132.6%;城镇住宅竣工面积233.11万平方米,下降9.1%。

本年新开工生产能力有: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3.8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水泥120万吨/年,精甲醇200000吨/年,塑料树脂及共聚物3000吨/年,输电线路长度29公里(11万伏),其他发电50.61万千瓦,一级公路99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7亿元,增长19.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5.9亿元,增长2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8亿元,增长10.0%。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83亿元,增长24.4%;零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3.8亿元,增长15.8%;住宿业完成零售额3.17亿元,增长27.6%;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2.86亿元,增长27.7%。

六、对外经济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8220万美元,增长51.1%。其中:出口总额5295万美元,增长27.2%;进口总额2925万美元,增长128.8%。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个,投资总额达到19455万美元。注册资本10313万美元,全年合同使用外商投资9241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到位资金793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公路交通运输业完成公路客运量1393万人,增长18.8%;公路旅客周转量154232万人公里,增长19.6%;公路货运量完成4993万吨,增长24.4%;公路货运周转量1988254万吨公里,增长33.1%。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1.33亿元,增长29.8%。其中:电信(联通)业务总量10.5亿元,增长31.4%;邮政业务总量0.83亿元,增长12.3%。联通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1.92万户,下降3.4%。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8.9%,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4.1万户,增长36.9%。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9.9万户,增长28.6%。公用电话用户达到0.82万户,下降3.4%。

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05万人,增长6.7%。其中:国外游客1.1万人;旅游业总收入20.5亿元,增长13.9%。

八、金融、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426.3亿元,增长21.5%。其中:企业存款76.16亿元,增长16.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8.61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241.12亿元,增长14.2%。其中:短期贷款为79.14亿元,增长26.7%;中长期贷款为160.88亿元,增长11.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1281.65亿元,增长9.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1267.13亿元,增长7.8%。现金投放14.52亿元,增长568.9%。

全年人寿、财险两大保险机构年保费收入为5.74亿元,增长12.5%。其中:人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为3.92亿元,增长0.5%;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1.82亿元,增长51.4%。人寿、财产保险两大保险机构业务支出为1.33亿元,增长5.0%。其中:人寿险业务支出为0.58亿元,增长12.2%;财产险业务支出为0.75亿元,增长17.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中20所,在校学生4.5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0.35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蒙古族学生0.33人。拥有普通初中47所,初中在校学生7.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0.39万人,蒙古族学生0.36万人。拥有小学230所,小学在校学生11.4万人。其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0.52万人,蒙古族0.49万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98%。初中入学率达到99.6%;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升学率达到95.93%。

全市中小学新增校舍面积18.63万平方米,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2926台,图书398.7万册;拥有数字资源(电子图书)108263GB.

全年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个,各类技术人员358人。高级工程师38人,工程师78人,初级技术人员70人。全年用于科技经费支出3380万元,签订技术合同数24个,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艺馆、文化馆12个,博物馆11个。广播电视台、电台25座。其中:市级广播电视台、电台各一座,县级广播台、电视台各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0%,电视人口覆盖率92.00%。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00个。其中:医院24所,卫生院189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976人。其中:医院4453人,卫生院1377人;拥有床位数5285张,其中:医院3330张;卫生院1207张。

全市体育健儿参加国际比赛获得6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在全区比赛中获得79枚金牌,19枚银牌,26枚铜牌。

十一、能源、环境保护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12.87万吨标准煤,增长5.3%。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卓资山上高台林场列入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自然保护区5个。生态示范区13个。全市环境保护系统职工594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2个。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控制面积74.7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25.8平方公里。

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776万元。其中:废水治理投资4776万元;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2.8万吨,减排4.66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1.22万吨,下降10.9%。

十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7.0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8.49万人,汉族人口275.84万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2.6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5万人,死亡人口4.41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2元,增长10.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51元,增长7.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006元,剔除几大电厂因素,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0084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0%,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