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兰察布市统计局 2011年4月20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崛起,构筑和谐乌兰察布”的总体要求和“构筑两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提高三个水平”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7.6亿元,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3.96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6.7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66.97亿元,同比增长13.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9.77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76.9亿元,同比增长10.4%。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52.3:32.1调整为本年的16.5:52.3:31.2。一产比重上升了0.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没有变化。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增加值比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0%。从不变价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2.6%;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3.0%。工业化率(工农业增加值之比)由上年的3.02下降到今年的2.84,下降了0.18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0.0%;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1.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4%;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6%。从拉动GDP增长看,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从拉动作用看,三次产业拉动GDP实现了均衡增长。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604元,同比增长13.4%。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6.81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市县级财政收入完成17.33亿元,同比增长23.9%;上划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收入完成19.48亿元,同比增长21.2%。从地区看,财政收入前三位的集宁、丰镇、凉城分别完成8.87亿元,6.33亿元,4.11亿元;后旗、卓资超2亿元;前旗、兴和、四子王、商都、化德超亿元。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40.03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完成12.62亿元,同比增长21.8%;教育支出完成17.86亿元,同比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6亿元,同比增长12.3%;医疗卫生支出9.76亿元,同比增长39.3%;环境保护支出16.75亿元,同比增长35.6%;农林水事务支出20.6亿元,同比增长29.5%。重点支出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予以全力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9%;农村牧区上涨4.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1.1%,其中:鲜菜和鲜果上涨速度加快,鲜菜上涨47.7%,鲜果上涨27.7%;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4.6%;衣着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2%;居住类价格上涨1.5%。从产品价格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7%;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下降1.6%。 年末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4.52万人,同比增长1.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754人,增长3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8779人,下降12.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开发地区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项目进展慢。大企业拉动作用较弱,中小企业发展缓慢。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滞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任务较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改善生态环境和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任务艰巨;社会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造成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难度较大。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9.5万公顷,增长2.0%。主要农作物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去年遭受大旱灾,基数比较低;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9.03万吨,同比增长55.0%。玉米产量25.42万吨,同比增长21.1%;薯类产量47.57万吨,同比增长68.2%;油料产量2.33万吨,同比增长223.6%;甜菜产量47.59万吨,同比增长71.4%;蔬菜产量170万吨,同比增长15.8%。 牧业年度(六月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836.88万头只,同比增长4.4%。牲畜总增895.07万头只,同比增长1.2%。牲畜总增率达到111.61%,同比增加2.51个百分点。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畜总头数达到822.61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达到98.3%,同比增加0.38个百分点。 全年牲畜出栏(日历年度)999.96万头只,增长2.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3.94万吨,同比增长3.4%;牛奶产量91.71万吨,同比增长0.2%;绵羊毛产量10792吨,同比下降1.0%;山羊绒产量84吨,同比增长12.0%;禽蛋产量1.32万吨,同比增长2.3%。 全年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8.76万千瓦,同比增长4.8%;化肥施用(折纯量)9.03万吨,增长29.0%;农用地膜使用量8444吨,增长44.7%;农村牧区用电量达到2.1亿度,增长1.1%。 全年完成沙源工程造林87.4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当年四旁植树618万株,新育苗7407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35.4万亩,容器育苗4203万袋。通道绿化376.6公里,义务植树522万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24.27亿元,增长13.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2.82亿元,增长17.4%;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1.45亿元,增长10.6%。分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19亿元,增长14.9%;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54亿元,增长15.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23亿元,增长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0亿元,增长3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1亿元,增长14.2%。从分行业看,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09亿元,增长14.5%。其中:电力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16.6%;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2亿元,增长8.8%;重化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89亿元,增长15.1%;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4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0亿元的旗县有五个,集宁29.6亿元,丰镇49.3亿元,凉城20.67亿元,察右前旗28.6亿元,察右后旗24.73亿元。 全年发电量完成3067488万千瓦时,增长14.2%。其中:火电完成2703853万千瓦时,增长6.2%;风力发电完成355434万千瓦时,增长167.4%;乳制品完成51.13万吨,增长7.1%;铁合金完成66.63万吨,增长6.4%;水泥熟料完成449.11万吨,增长7.1%;水泥完成584.4万吨,增长9.3%;石墨及碳素制品生产量完成19.24万吨,增长11.6%;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下降(详见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