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2012年2月21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开好头、起好步,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千方百计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全州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完成了州十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GDP)482.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32亿元,增长8.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8.43亿元,增长15.6%,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5.75亿元,增长11.2%,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53.6%和31.7%,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下降1.3个百分点和提高1.2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4︰43.2︰34.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为28461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7899元,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8416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8.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1%,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 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4.5%。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0.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8.9%;烟酒价格上涨2.0%;衣着价格下降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4.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1.6%。 年末全州从业人员169.53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107.49万人,占63.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产业的62.04万人,占36.6%,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与上年持平。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33.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1.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30.87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3.33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63.9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1.9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1.13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3.1:36.9。 全年粮食产量105.50万吨,比上年增长9.9%。其中:秋粮78.74万吨,夏粮26.76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35.90万吨,增长7.9%;牛奶产量1128吨,下降65.0%;禽蛋产量9035吨,增长17.1%;蜂蜜产量839吨,下降1.1%;蚕茧产量2333吨,增长37.0%;水产品产量17026吨,下降0.1%。大牲畜年末存栏94.82万头,下降1.2%;生猪年末存栏210.93万头,增长2.6%;羊年末存栏130.99万只,增长0.1%;家禽年末存栏1017.41万只,增长11.9%。 全州有效灌溉面积183.0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91.25万亩。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214.19万千瓦,增长11.8%,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8.97万千瓦,增长6.9%。农村用电3.52亿度,增长4.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07万吨,增长3.9%;农药施用量2930吨,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5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现价);实现增加值125.97亿元,增长16.2%。 烟草制品业、冶金化工业(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3.48亿元,增长16.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4.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2%。其中:烟草制品业实现增加值53.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7%;冶金化工业实现增加值37.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5%;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79.33亿元,增长15.0%。其中:实现利润21.93亿元,增长11.8%;实现税金57.40亿元,增长16.3%。 全州220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0.0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利润2.99亿元,增长35.3%,实现税金及附加2.0亿元,增长18.4%。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264.77亿元,增长18.4%;农村投资89.77亿元,增长57.5%。在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155.78亿元,增长16.4%;安装工程投资13.45亿元,增长36.6%;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133.98亿元,下降10.2%;非国有单位投资130.79亿元,增长75.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40.15亿元,增长1.9%。新开工项目1078个,下降13.2%。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125.41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投资211.72亿元,增长2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商品房竣工面积44.41万平方米,下降37.4%。商品房销售额61.51亿元,增长72.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按城乡分,城镇实现124.31亿元,增长21.0%;乡村实现34.01亿元,增长16.3%。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实现35.97亿元,增长22.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30.80亿元,增长23.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122.35亿元,增长19.3%,其中个私经济实现116.65亿元,增长22.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77.3%,比上年下降7.9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0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出口额13755万美元,增长32.9%;进口额1334万美元,增长171.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05万美元,增长88.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州内公路通车里程17251.17公里(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304.50公里,一级公路46.13公里。年末全州机动车拥有量468895辆,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汽车101930辆(个人80653辆),增长19.5%;拖拉机46734台,增长13.3%;摩托车319829辆(个人319484辆),增长13.4%。机动车驾驶员448832人。全年完成客运量2810.0万人(不含水运,下同),增长16.9%;旅客周转量184634万人公里,增长12.0%;货运量1501.0万吨,增长14.0%;货运周转量170947万吨公里,增长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