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牢牢把握“蓄势调整抓转型、科学发展惠民生”的工作基调,围绕深入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9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8亿元,同比增长12.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2.8亿元,同比增长11.01%。三次产业比例为9:53:38。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14%、6.93%和3.93%。 一、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1年粮食总产达30.15万吨,同比增加1.6%,花生总产7.04万吨,同比增加1%,果品总产12.72万吨,同比增加0.7%。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9.92亿元,同比增长11.3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00.4亿元,同比增长9.8%。 林业生产卓有成效。2011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1801.9公顷。森林覆盖率年末达到40.7%,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奶牛存养量达到2.05万头。肉类总产达到3.44万吨,同比增长3%,禽蛋产量达到3.82万吨,同比增长3.6%。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2011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12.1万吨,比同期增长0.6%;渔业经济总收入达到536.3亿元,同比增长8.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4万千瓦。农用拖拉机93352台,其中:大中型4977台,小型88375台;联合收割机1799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26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37台。机耕面积42260公顷,机收面积65660公顷,机播面积66644公顷,保护性耕作面积13333公顷,免耕播种面积33010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25.5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食品行业完成产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16.3%;造船及零部件业完成产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33%;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产值565.7亿元,同比增长19.2%。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9.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26.6亿元,同比增长23.39%;实现利润93.2亿元,同比增长26.78%;实现利税143.3亿元,同比增长22.76%;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0%。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共计226701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8%;工业用电量达150449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1%。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全年共完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2.4亿元,同比增长3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76%,比上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共有80家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3.4%。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共完成工业投资102.8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99.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增势迅猛,全年共完成三产投资218.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4.6%,比上年提高了5.5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40.8%。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8.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84.23%;商品房销售额为43.92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84.13%。 四、交通运输、邮政 水上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532万吨,同比增长20.0%;完成水路客运量93万人,同比增长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900万吨,同比增长1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同比增长20%。 邮政事业发展平稳。2011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781 万元,同比减少28.0%;邮路长度355公里。 五、国内贸易 个体私营经济持续繁荣。到2011年底,全市注册个体工商户数达20588户,比上年增加2707户,注册资金10.1亿元,从业人员36593人;私营企业户数3706户,比上年增加356户,注册资金133.4亿元,从业人员34729人。 国内招商力度加大。2011年全年引进国内项目共85个,实际利用内资105.7亿元,同比增长16.0%。 消费品市场活力提升。2011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批发零售业181.1亿元,占总额的91.0%,同比增长17.1%;住宿餐饮业18亿元,占总额的9.0%,同比增长23.1%。非公有制经济占据着主导力量,共完成零售总额116.1亿元,同比增长17.9%。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实际利用外资走低。2011年,我市新批外资项目(含增资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资4618万美元,同比减少20.9%。 对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2011年全市353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381130万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总额262616万美元,同比增长28.2%;进口总额118514万美元,同比增长21.0%。 旅游事业发展加快。2011年,我市共接待中外游客850万人次,同比增长6.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32.6万人次,同比增长6.1%;接待海外游客17.4万人次,共计38.3万人天,同比增长12.3%和13.6%。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旅游商品收入12.8亿元,旅游创汇1.4亿美元,同比增长6.25%和7.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0563万元,同比增长14.33%。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865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993万元,同比增长4.48%;省级收入完成224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184万元,同比增长2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05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44531万元,同比增长14.09%。完成一般预算支出5797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36684万元,同比增长30.85%。全市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四项重点支出共完成384626万元,占全部支出的66.35%,比同期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金融业良性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05.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9亿元,增长1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64.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3.6亿元,增长9.7%。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93.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4.4亿元,增长17.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险费收入112462万元,同比增长14.9%,赔款支出16968万元,增长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