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24 杭州市临安市统计局

全年公路客运量2695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00157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5.5%。公路货运量1739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7848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8%和14.9%。水路货运量50.91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6729万吨公里。长西线支线工程、18省道龙岗至鱼跳段建成通车,长西线主线工程开展前期动迁工作。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加快推进,完成02省道依维柯、杭昌班线、藻溪车队的一体化改造,锦城至於潜、昌化公交(包括经02省道的普通公交和经杭徽高速的快速公交)正式开通;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8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3.99公里。

邮电通讯 全市电信、移动、联通、数字电视公司完成业务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为65万户;计算机宽带用户达到11.1万户。

旅游业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631.7万,比上年增长8.8%;旅游景点接待游客37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实现门票收入1353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1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接待过夜游客62.1万人次,增长7.2%,经营总收入6690万元,增长19.5%,床位数1.36万张,增长3.8%,直接从业人员1413人,增长3.3%。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金融 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22.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本币存款余额320.18亿元,增长11.7%,其中居民储蓄148.15亿元,增长14.5%;本外币贷款余额289.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本币贷款余额289.13亿元,增长14%。深化政银企合作。引进民泰银行、中信村镇银行等新的金融机构,加强担保公司规范运作。

九、教育和科技教育

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浙江农林大学(包括天目学院)在校学生2.43万人,本年毕业5326人,教职员工1906人。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75万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2.88万人;初中21所,在校学生1.43万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0.96万人;职高4所(教育系统),在校学生0.57万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订实施学前教育专项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完成青山初中一期等学校改扩建工程。积极稳妥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潜川镇、玲珑街道、高虹镇创建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达标镇通过验收,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其中竣工10所。

科技 积极落实“成果转化年”工作,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8次,成功签约32项,合作标的超2000万元。成功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项,火炬计划5项,重点新产品1项;专利申请量2266项,授权量1553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2个;完成技术贸易合同登记40个;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7家,27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通过复审;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杭州市创新型企业5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家,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12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家,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8家,成功申报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杭州市级研发中心5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成功举办第二届钱王文化艺术节、“吴越风”2011年元宵节、“三江歌手大奖赛临安十大歌手大赛”、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送戏下乡300余场、送数字电影下乡3300多场。文艺创作获得杭州市级以上奖项的达到70项。图书馆馆藏量38.8万册(件),“农家书屋”建设覆盖面达70%,实现综合文体站全覆盖。临安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17小时,临安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9小时。《今日临安》全年出版252期,《新农村周刊》48期,《假日周刊》50期,期赠阅1.2万份。临安新闻网获“全国地方十大特色网站”荣誉称号。

卫生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06个,其中市属医院7个,拥有床位1581张,卫生技术人员20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95人。做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扩面工作,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省级卫生强市创建全面推进。被确定为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

体育 参加本市级以上运动会144次,获得杭州市级以上比赛金牌116项,银牌129项,铜牌69项。全市拥有健身苑(点)711个,新建108个,新建篮球场53个、乒乓室84个。临安籍选手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历史性佳绩。

十一、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5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5人;其中男性人口26.35万人,女性人口26.34万人,男

女性别比为100.04(以女性为100),非农业人口11.03万人,农业人口41.6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46‰,死亡率5.77‰,自然增长率2.69‰。

计划生育 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7.1%,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8.2%,免费孕前优生监测率达98.7%。

十二、人民生活、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

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4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673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3926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05元,增长15.7%。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42和71平方米;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8辆、电脑105台、健身器材6套;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分别拥有汽车15辆、电脑46台、手机248部、空调68台、电冰箱104台。

劳动保障 创建充分就业市和创业型城市,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218个,实现再就业35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养老保险等“五险”参保人数达到46.4万人,比2010年增加3.96万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6.8万人。完成杭州医保“一卡通”信息联网和系统改造工程,发放市民卡28万张。

社会福利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和300元。全市共有机构养老床位数2821张,新增床位数564张,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1026人。市福利中心一期建成开院。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第四期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第五期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选址顺利完成。全年实现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10户,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4003户、面积达76.6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