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亚市统计局 2012年2月22日 2011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工作部署,认真执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财政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整体经济呈现出“增速保持平稳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的发展态势,国际旅游城建设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84.57亿元(不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2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6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8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调整为13.0∶22.1∶64.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9、3.7、9.6个百分点。新经济业态规模逐步壮大,景区、游艇、高尔夫、海上娱乐、动漫、创新创意产业、物流及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1年全市新经济业态行业增加值8.5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 人均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按不含农垦户籍平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6269元,比上年增长12.0%;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生产总值约合8712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总额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89.1%。从税种看,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长124.6%,房产税比上年增长58.2%,土地增值税比上年增长55.2%,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49.8%,城镇土地使用比上年增长34.3%,是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实际支出71.5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教育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2.9%、23.1%、23.1%、22.5%、21.7%和18.1%。 物价涨幅持续偏高,结构性上涨特征较明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在蛋类、肉禽及其制品、油脂类和水产品等较快上涨的推动下上涨10.8%,是拉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居住类价格上涨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5%,衣着价格上涨1.1%,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均上涨0.3%。居民消费价格比2010年涨跌幅度见表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东部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进展顺利并取得新成效。2011年,海棠湾片区完成投资额7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1.2%。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完成10.67亿元,社会投资完成44.75亿元,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完成20.50亿元。截至2011年底,已有逸林希尔顿、万丽、喜来登等5家酒店开业。西部崖城创新创意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道路等基础项目正加紧建设。招商工作已经取得显着进展,截至2011年底,已有24家高科技产业企业与我市签署投资意向书。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二是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的经济增长点;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总部经济尚在起步阶段。 二、改革开放 (一)体制改革 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积极探索推进强镇(区)扩权改革,出台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河东河西两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各镇财政管理体制补助标准的通知》,规范了河东、河西两区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各镇财力保证标准,充分发挥区镇在城市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上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逐步建立一套权力与责任对等,财力与事权匹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适应管理服务需求的镇(区)管理体制。积极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断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推行财政预算听证。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正式实施,三亚免税店正式开展离岛免税购物业务。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三亚首家村镇银行三亚金凤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 (二)对外开放 加强对外交流,城市影响力继续提升。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并签署了着名的《三亚宣言》。举办了第二届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1年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亚公开赛、欧洲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2011三亚女子公开赛、海天盛筵(海南国际旅游岛)—2011中国游艇、公务机及奢华生活第一展等具有重大影响的论坛及赛事活动。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继续扩大。全市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99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出口额47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在进口游艇及配件的拉动下,进口额达51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6倍。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24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4%。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初步统计,全市农业总产值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种植业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林业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牧业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渔业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2.15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主要农业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在禽蛋养殖规模扩大的带动下,禽蛋产量比上年增长41.6%;水果产量比上年增长8.4%;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7.7%;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3.4%,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受城市建设征地影响,西瓜、哈密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从而使瓜类产量比上年下降9.3%;水产品比上年下降2.9%;粮食比上年下降0.7%。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农业科技110系统已建立一个指挥中心、22个服务站、37个服务点,覆盖了全市各乡镇和农场。建成三亚雪古丽光伏生态农业科技园和三亚市热带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两个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422公顷,比上年下降4.9%。农业机械总动力2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2%。大中型拖拉机1480台,比上年增长9.0%;小型拖拉机2765台,比上年增长6.0%;农用载重汽车895辆,比上年增长517.0%。农村用电量499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8.1%。化肥施用量(折纯)1.8万吨,比上年下降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