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额敏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额敏县各族人民群众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奋力推进全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扎实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2.78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1.8吨标准煤/万元。人均GDP达到26352元,增长20.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9亿元,增长18.1%,其中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2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9.3︰40.8︰29.9调整为27︰43.7︰29.3。一产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在生产总值13.6%的增速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6.8%,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4.4%,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11.9%,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建筑业贡献率为42.5%,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28.8%,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7.8%。农业产业化布局进一步巩固,种植结构调整继续深入,2011年全县种植业播种面积完成142万亩,较上年增长4.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7万亩,增长15.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7.12万亩,增长1.6%,玉米23.61万亩,增长56.9%;大麦2.56万亩,下降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2.8万亩,下降9.9%,其中:油料面积12.4万亩,下降38.7%,甜菜面积4.04万亩,下降14.9%,番茄面积1.19万亩,下降19%,打瓜面积34.17万亩,增长13.8%。饲草料播种面积3.5万亩,增长13.3%。夏粮作物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41.42万吨,增加7.19万吨,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20.8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1.92万吨,下降28.9%。甜菜产量17.7万吨,下降10.2%,打瓜产量2.9万吨,增长11.5%。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万人造林面积619亩,比2010年下降0.3%,森林覆盖率9.63%,提高0.03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挖掘优势产业潜力,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牲畜最高饲养量达133.5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71.72万头(只),增长0.97%,其中大畜存栏头数7.77万头(只),牛存栏6.24万头(只),羊存栏62.26万只;年内牲畜出栏数61.78万头(只),出栏率87%,各类牲畜繁殖成活数62.47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43万吨,奶产量2.7万吨,禽蛋类产量2643吨,羊毛产量1604吨,山羊绒产量23吨。 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新型农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万千瓦,增长4.3%.拥有农业机械6735台,下降2%,其中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721台,增长7.5%,机耕、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9.7%。年末耕地面积142万亩,化肥施用量4.2万吨,增长2.4%,农村用电量2456万千瓦时,增长2.8%。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10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总土方33.0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3.8%,兴修防渗渠82.5公里,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02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总额3068.3万元,增长46.3%,利润总额5732.1万元,增长545.2%。全县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8.85亿元,增长27.4%,产销率92.6%。 2011年,全县生产小麦粉9.3万吨,增长18.5%;食用植物油2.9万吨,下降23.3%,其中:红花油963吨,增长65.2%;白砂糖2.8万吨,下降9%;番茄酱1.4万吨,下降36.5%;麦芽1.6万吨,下降61.8%;毛(绒)线180吨,下降44.8%;水泥18.5万吨,增长6.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1.23亿元,增长55.7%,施工面积1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7%,竣工面积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9亿元,增长34.2%。全县施工房屋面积86.5万平方米,增长81.7%;竣工房屋面积49万平方米,增长25.3%,房屋竣工率为60%。 民生安居工程促使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亿元,增长2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施工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80.7%,竣工面积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7%;商品房销售额为1.82亿元,增长159%,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79亿元,增长161.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运能运量不断提升。全年货物运输总量完成262万吨,增长14.4%,完成客运量1120万人,增长15.6%,旅客周转量32942万人公里,增长15%。全县年末拥有民用机动车14171辆,其中汽车1902辆,分别增长0.6%和1.9%。 邮政电信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全县邮政业务总收入668.3万元,下降39.2%。国内平常信件2.47万件、特快专递2.72万件、报刊347.65万份。电信业务总收入3416.64万元,增长7.9%。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07万门,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含移动、联通、电信),宽带用户1.9万户,增长26.7%。 全年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入2100万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287万元,增长15.1%,接待境内外游客25.1万人(次),增长21.5%;全县拥有三星级饭店1家,年末拥有床位100张。 六、国内贸易 全县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5.5%。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8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4%。城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拉动作用明显,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4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4.7%。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97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35万元,同比增长31.9%。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66.8元,增长30.8%。财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2445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7388万元,增长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