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诸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诸暨调查队 2011年,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诸暨”主题,紧扣“率先发展、着力转型”主线,按照“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的从政理念,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克难奋进,顺利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上级统计部门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29.6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266.64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6.0:58.5:35.5调整为5.8:58.1:36.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9073元,增长10.7%,按2011年平均汇率1:6.4588折算,为10694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大关。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0.05亿元,增长22.2%。其中,中央收入34.30亿元,增长21.7%,地方收入45.75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突出民生,全年执行预算内财政支出49.44亿元,增长13.1%,其中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务和交通运输五项支出合计20.27亿元,增长18.1%,占总支出的41.0%,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同)上涨5.2%。其中食品类上涨12.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交通和通讯价格类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3%,居住类上涨3.4%。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080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37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95%。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6504名,其中博士13人,硕士17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59人。共举办人才集市35场次,专场招聘4次,进场招聘单位403家次,推出就业岗位9997个次。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6100人,实现就业5579人(其中公务员49人,事业单位441人,国有企业204人,民营、个私4885人),就业率达91.4%。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07亿元,增长15.4%;其中农业总产值36.32亿元,增长12.5%;林业8.43亿元,增长15.5%;牧业14.28亿元,增长25.4%;渔业6.64亿元,增长12.4%;农林牧渔服务业0.39亿元,增长9.6%。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3.42万亩,增长1.1%,其中春粮面积9.15万亩,夏粮面积22.27万亩,秋粮面积52.01万亩。粮食总产量37.93万吨,增长1.1%。春粮总产量达2.15万吨,自2000年来创下12年新高。据抽样调查显示,单季晚稻亩产达到564公斤/亩,增长0.7%。自2005年以来第5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林牧渔业有增有减。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79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92万亩,其中封山育林面积64万亩。年末全市拥有香榧、毛竹、花卉等林业特色基地33.6万亩。年末生猪存栏30.33万头,增长4.5%,全年出栏50.45万头,增长3.3%;家禽存栏410.25万羽,增长0.2%,出栏773.19万羽,增长0.8%。全年肉类总产量5.12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2.02万吨,增长7.6%;水产品产量1.45万吨,下降6.4%;淡水珍珠产量400吨,下降2.4%。 产业经营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325家,实现销售额112.69亿元,创利润9.45亿元,比上年增11.8%和11.5%。到2011年底,我市已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17个,绍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点建点6个。全市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2.1万亩,设施农业1.78万亩(其中渔业4025亩),新建蔬菜基地2500亩。农产品自营出口22581万美元,其中珍珠自营出口21371美元,比上年增10.2%,其它农产品出口1210万美元,比上年增67.5%。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50.27万人次,营业收入1.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3%和15.3%。新建外拓基地1.5万亩,新增外设窗口27个、外进超市160家。利用外资1235万美元。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按照“洁净村庄、森林村庄、文化村庄、现代村庄”的要求,抓好村庄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共有60个村成功创建诸暨市级新村,6个村成功创建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个村成功创建诸暨市级样板村。据统计,全市创建村累计硬化道路55.8公里;农户改厕8564户,消除露天粪坑1216个,新增公共厕所116个;新增绿化面积9.2万平方米;河塘整治41610平方米;新增垃圾箱2512只,建造垃圾集中房174个,新增垃圾清运工具353辆;安装路灯3210盏;建成各类污水池6500只,受益农户约2万户。 水利建设进展明显。2011年,全市共续建和兴建水利工程31处,完成土石方69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额3.6亿元,争取中央投资项目11只。出台了《诸暨市水利发展三年建设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水利堤防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第一批325座病险屋顶山塘整治已完成;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动工;新建39只蓄水池,对31座水源工程进行过滤、消毒配套设施建设,可解决1.36万农民饮水困难,改善3.47万农民饮用水条件;完成15公里清水河道、109个行政村(共计403.38亩)池塘整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平方公里;开化江河道整治的前期已完成;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渠道砌衬59.88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500亩,喷滴灌222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808.24亿元,增长24.8%,其中1260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90.91亿元,增长27.4%,销售产值1850.47亿元,增长27.2%,产销率97.86%,产销衔接顺畅。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产值752.12亿元,增长18.4%,重工业实现产值1138.79亿元,增长34.1%。 工业效益稳定向好。2011年,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6.71亿元,增长27.5%,利税总额168.91亿元,增长25.8%,利润总额130.77亿元,增长27.9%。绍兴市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比上年提高17.96分,总分为330.98分。 主导行业支撑显着。袜业、珍珠业、铜加工及新兴材料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服务装业及环保新能源业等是全市“6+2”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工业六大主导行业,六大主导行业合计实现产值1625.15亿元,增长28.7%,占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的85.9%,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市173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被认定为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实现产值450.80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市20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