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磐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17 金华市磐安县统计局

全县共接待游客219.13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实现旅游总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59.4%,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22.2%。一般预算支出12.48亿元,增长17.2%,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5%、24.7%、30.3%、20.8%和24.8%。

金融业稳步发展。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6.5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0.47亿元,增长17.0%。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71亿元,增长25.8%。其中:短期贷款40.23亿元,增长26.9%;中长期贷款10.38亿元,增长21.7%。中国银行磐安支行、婺商村镇银行落户磐安。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有序发展。制定了《磐安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验收”。出台并实施《磐安县中小学布局优化规划方案(2011-2020)》。着手第三小学、新城区初中和职教中心选址工作。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3所,其中:小学18所,在校学生1.286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1所,在校学生0.634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100%;高中2所,在校生3530人;职业高中在校生2213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0%。高考总上线人数1245人(普高1132人;高职113人),其中“一本”199人(应届190人,均不含体育艺术类)。全县学前儿童入园率超过97.2%

科技事业不断推进。向省、市申报项目17个,包括春光橡塑和“高山茭白产业提升”2个省重大专项,“香菇烂菌棒防治”、“浙贝母产地无公害初加工”2个省成果转化项目。全县共申请专利611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271件、外观设计312件。授权专利538件,比上年增加252件。

编制了《质量强县“十二五”规划》,出台了《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意见》。组织申报浙贝母、生态循环无公害香菇、无公害香榧、迷你型小甘薯等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其中浙贝母、生态循环无公害香菇、无公害香榧获得省级示范项目并已成功通过验收;培育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针对食品添加剂、节假日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突出时段,加强监督检查。共出动人员112人次,检查企业(含小作坊)82家次,抽查食品93批次。完成米粉干、茶叶、蔬菜等食品、农产品质量检测274批次。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建成50个村文化活动室、52个农家书屋。成功组织了第五届中国?磐安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顺利举办第三届全县农民文艺汇演,盘龙广场系列文艺晚会。排演了《二姑娘相思》、《买花线》《樊梨花守寒江》等15个具有本地民俗风味的节目,奔赴各乡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新成立5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全年放映场次2500场次。为乡村送书1万多册,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引入敦凰资本管理集团投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活动,共征集到瓷器、石器、家具、金属器具等实物百余件。

建成金华市内第一个虚拟演播厅,在全省县级台内处于领先地位。组建8个采访报道组,蹲点联系乡镇、村或企业,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体验式采访,播出“重点项目记者行”、“记者走基层听民声”等系列报道;组织“乡镇领导走进民生热线”活动,交流乡镇工作,受理热线问题。实施城乡一体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县正常使用用户整转率达到99.7%,4000多低保户和贫困重残户免费用上数字电视,整转进度走在全市前列。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农村双向网络建设。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县田径场“由沙土场地改为塑胶场地”工程顺利完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点的布局。引导广大居民因地制宜开辟健身场所,发展特色健身项目,在各个社区、小区中合理设置体育健身点,初步形成了盘龙广场、来陇山公园、伏兔山、三棵树公园、西站广场、市口文化活动中心等人员集中、氛围良好的健身点。探索和论证县体育馆(体育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开展县游泳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承办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第七轮浙江队主场对江苏队的比赛、浙江省首届社团运动会长跑比赛、金华市首届青少年田径锦标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结顶,完成县第二医院、盘山分院、新渥中心卫生院、深泽卫生院的改建以及28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结束了我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历史。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按照“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要求,在群众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的行政村开设了18家流动医疗服务点,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健康体检等服务,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农业人口、城镇居民参合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起付线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县内:乡镇卫生院报销70%,县属医院报销60%。每人每年累计报销最高限额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8万元。基本药物制度成效明显,自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明显下降。

十、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事业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继续走在金华市前列,并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同志的批示。新增林权流转面积1万余亩。对全县7641户林农的授信额度2.94亿元,累计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368万元。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加快。年内完成油茶良种推广、技术推广3000多亩,并已通过省林业厅、财政厅绩效评价;双峰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的1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已完成垦复。“美化磐安”行动成效明显,完成绿地建设3175亩,道路绿化51.7公里。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7月,我县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18个,创建数居全市首位;39个村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各1个。

完成第二水厂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县城台口垃圾填埋场第三期改造,尖山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严格把好环评审批关,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70个,现场勘查建设项目45个,否决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划、重污染、工艺落后的建设项目5个。开展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新组建了7个乡镇环卫所,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如期完成污染减排工作。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占96.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1.4分贝;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97.6%,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社会用电总量30684万千瓦时,增长27.8%。全年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567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0.03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