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塔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塔城市委、政府坚持以民生为本,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抢抓对口援建机遇,按照科学跨越的总体要求,审时度势坚强领导,全市上下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地走“农业稳市、工业富市、边贸活市、科技教育兴市、人才文化强市”的特色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狠抓项目建设,调优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质量显着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发展 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1.2亿元,增长17.3%。人均GDP达到33308元,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达5287美元,比2010年增长29.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1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增长30.9%,其中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6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9∶28∶53调整为18∶32∶50。一产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在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8%,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8%,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为23.7%,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建筑业贡献率为27.1%,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39.4%,拉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5.7,价格水平同比上涨5.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9.1。 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得到优化。全市201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亿元,增长11.8%,其中:种植业产值15.9亿元,增长5.7%;林业产值0.08亿元;畜牧业产值5.7亿元,增长33.7%;渔业产值0.06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5亿元,增长15.4%。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继续深入,2011年全市种植业播种面积完成131.7万亩,增加1.9%,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2万亩,下降1.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8万亩,下降11.3%,玉米42.2万亩,增长18.3%;大麦2.1万亩,下降2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5万亩,增长15.9%,其中:油料面积2.6万亩,下降59.6%,甜菜面积0.95万亩,增长17.4%,蔬菜面积3.7万亩(含复播面积1万亩),增长2.7%,打瓜面积21.9万亩,增长67%。饲草料播种面积3.7万亩,下降12.4%。 粮食总产51.2万吨,减少0.67万吨,下降1.3%,其中小麦总产18.5万吨,下降16.9%;玉米总产32.1万吨,增加3.5万吨,增长12.1%;大麦总产0.6万吨,减少0.3万吨,下降35.7%。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0.4万吨,减少0.3万吨,下降47.4%;甜菜总产3.8万吨,增长6.2%;蔬菜产量达9.9吨,增长4.7%。打瓜总产1.9万吨,增加0.5万吨,增长4.8%。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000亩,人工造林面积7500亩,森林覆盖率18.7%,提高0.3个百分点。新植特色林果4504亩,特色林果业面积达到2.4万亩。 因地制宜,挖掘优势产业潜力,畜牧业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全年牲畜最高饲养量达73.7万头(只),增长2.2%,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62.9万头(只),增长2.6%,其中:大畜存栏头数8.2万头(只),增长3.4%,牛存栏6.6万头(只),增长3.9%,羊存栏52.7万只;增长2.4%,年内牲畜出栏数41.9万头(只),下降0.9%,各类牲畜繁殖成活数35.7万头(只),下降7.5%。全年肉类总产量1.5万吨,奶产量3.9万吨,禽蛋类产量9751吨,羊毛产量1283吨,山羊绒产量20.7吨。 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新型农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4万千瓦,拥有农业机械保有量8687台,分别增长5.6%和1.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071台,增长13.6%,小型拖拉机4616台,增长7.9%,联合收割机221台,增长7.3%,大中型配套农机具9766台(套),农业机械固定资产总值达3.1亿元,增长6.9%。 农用化肥施用量3.8万吨,增长3.2%,农村用电量6014万千瓦时,增长7.7%。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28.1万亩,增长5.7%,高新节水灌溉面积72万亩,覆盖总播种面积的55%。全年新建蔬菜大棚1500座,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新(改)建防渗渠100公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农村集体投资完成0.2亿元,下降44.1%,农村私人投资完成0.6亿元,下降66.3%,建设安居富民房3000户,新增定居牧民100户,农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全年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完成90.6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增长3.4%,农村实现村村通电。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深入开展,累计建设站点167个,全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1.5万人次。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发展壮大,总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6.9%,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增长16.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增长17%。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100万元,增长72.2%,其中利润1600万元。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8.1亿元,增长32.2%,产销率9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较好,全年加工小麦粉5.2万吨,增长8.8%,加工食用植物油1.2万吨,下降20%,制造酒精2.7万吨,增长25.5%,生产番茄酱1.9万吨,增长78.7%,生产滴灌带0.3万吨,增长2.8倍。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9.99亿元,增长60.8%,施工面积12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1.6%和11.6%。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加强产业投资引导,狠抓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注重民生项目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规模实现新突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1亿元,增长60.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亿元,增长14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6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7亿元,增长47.4%。全社会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13.9亿元,增长98.8%;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43.1%;公共服务、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业等民生改善类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18.3%。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亿元,增长7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6%。房屋施工面积56.3万平方米,增长13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1万平方米,增长138.6%,竣工面积13.1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为5064平方米,占房屋施工面积的0.9%,商品房销售面积11.2万平方米,增长69.2%,其中住宅11.1万平方米,增长68.6%,商品房销售额为3.1亿元,增长98.2%,其中住宅销售额为3.02亿元,增长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