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2-1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工业企业增效明显。全部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利税总额35.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利润16.9亿元,增长16.1%。

建筑业生产增速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当年新开工的单位工程施工个数3846个,比上年增加796个。当年单位工程竣工个数3435个,比上年增加602个。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达到746.0万平方米和659.6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25.7%。实现利税23.1亿元,增长58.2%,其中利润16.3亿元,增长6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垦区继续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以加速实现垦区“三化”进程为目标,积极推进大项目战略的实施,突出农产品龙头加工、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水利设施、农机具购置、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农场危房改造和廉租房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109.8亿元,增长16.1%,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75.7亿元,增长57.4%。从产业投向上看,第一产业50.3亿元,增长17.0%,占17.6%;第二产业26.3亿元,增长82.6%,占9.2%,其中工业26.0亿元,增长92.2%,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5年增长15.5%,为垦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后劲;第三产业208.9亿元,增长40.5%,占73.2%。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当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8%。

五、交通运输、通讯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垦区完成运输场站、公路养护中心和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等投资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新建农场客运站8个,新建管理区客运站7个;新建公路养护中心2个;续建区域性物流园区2个。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运输生产能力显着增强。全年共完成道路客运量0.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6.5亿人公里,货运量0.2亿吨,货运周转量13.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7%、1.6%、3.0%和2.3%。

公路三年决战成果显着。垦区第一条高速公路——三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当年垦区农村公路完成交工通车里程1400公里,使垦区公路硬化里程突破9200公里大关,为垦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7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2.6亿元,重点公路建设完成投资0.7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7亿元。

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农垦通信拥有通信线路26823公里,比上年增长2.1%。其中,光缆线路总长度15656皮长公里,增加854皮长公里。垦区固定电话达到47.7万部,比上年增长4.1%,户均电话普及率达到73.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宽带用户达到13.5万户,比上年增加2.5万户,增长22.7%。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5.8%和36.2%。年末,垦区拥有A级以上景区18个,比上年增加8个。其中,4A景区2个,3A景区14个,2A景区2个;北大荒现代农业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创建企业”,是我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海林、七星、兴凯湖农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旅游名镇。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农场及农场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7.1亿元,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18.0亿元,增长17.8%;餐饮业零售额17.5亿元,增长20.7%;食品类商品零售额53.6亿元,增长18.6%,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8.9%。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实现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出口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年签订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3项,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3项。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到位额8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4%。

垦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纵深发展。在俄罗斯、菲律宾、朝鲜、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注册公司19个,合作企业达9个;境外产业多元发展,开发内容不断丰富,在优势农业境外开发的基础上,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业、畜牧业、木材采伐、矿藏开采、贸易流通、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等行业。在境外租种土地150万亩;对外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1080人次,输出生产机械3200台(套);累计境外投资超过5.24亿元人民币,累计生产粮豆9.5亿公斤。

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年末垦区有专业科研机构19个,技术推广中心(站)113个,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27个。年内开展的科技项目68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41个,获得总局以上项目经费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垦区各级科技投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51.2%。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励。拥有高新技术产品15项,高新技术企业13个,民营科技企业44个,民办非企业科技类单位5个。2011年新增专利申请量50个,专利授权量48个,新增专利优势企业1个,累计5个。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垦区有独立普通小学47所,招生1.6万人,在校生9.6万人,毕业生2.1万人;普通中学124所,招生3.2万人,在校生10.9万人,毕业生3.4万人。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0.8万人,在校生2.8万人,毕业生0.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所,招生1.4万人,在校生4.8万人,毕业生2.9万人。当年高考进入普本分数线以上的有5366人,比去年增加275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末垦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60个,其中综合医院116所,专科医院1所,疗养院1所;卫生监督所(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个,妇幼保健院97所。卫生技术人员149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596人,注册护士4748人。拥有住院床位和观察床位12015张。全垦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29个,基层卫生覆盖率达100%。当年报告乙、丙传染病共15种,比全省少10种;报告发病率为124.12/10万,比全省发病率低148.68/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