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农垦调查队 2012年2月10日 2011年,垦区各级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战略布局,建设绿色垦区,使垦区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垦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达到916.4亿元,比上年增加228.3亿元,增长21.1%,GDP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增速均在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13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92美元,比上年增加2517美元。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三次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15.8%,第二产业增加值218.2亿元,增长32.8%,第三产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22.0%。一、二、三产业对垦区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8%、34.2%和26.0%。 经济结构调整有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51.7:23.8:24.5,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结构为72.2:0.8:24.5:0.5:2.0,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结构为56.8:43.2,非公有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实现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量历史性突破。2011年垦区种植各种农作物28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实现农业增加值341.9亿元,增长14.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农作物的比重达96.5%。高产作物水稻和玉米分别达到145.5万公顷和68.0万公顷,两者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77.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为垦区粮食总产量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单产实现7423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10.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203.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2.0%。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占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6.6%和3.6%,对当年全省和全国粮食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9.3%和8.9%。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191.5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4.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历经64年的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637.7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028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即1995年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首次跨越50亿公斤;2005年和2009年分别突破100亿公斤和150亿公斤;2011年首次跃上200亿公斤新台阶,其中商品粮191.5亿公斤,可以保障全国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规模逐年扩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年末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达到285个,比上年增加28个,占全省的23%;全年种植绿色有机食品农作物175.6万公顷,占垦区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2.7%,占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的4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606个,占全省的15.2%,产地认定面积232.5万公顷,占全省的24%,无公害农产品567个,比上年增加66个。到2011年末,垦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累计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项目23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63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稳步增加,2011年建设项目16个,创建项目42个。垦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成了部级质检中心3个,6个重点县级和3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全面启动。 森林垦区创建活动开局良好,生态经济型林业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垦区林业以创建“森林垦区”为重点,全面实施林业生态护农工程、林业产业富民工程和农垦城镇森林靓化工程,使垦区园林化档次大幅度提高,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当年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使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7%。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垦区林业全面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赢得省、国家林业政策和项目支持。林业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林政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未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毁林毁湿案件,总局获省委省政府造林绿化三年决战全省唯一标兵单位,森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畜牧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垦区扎实推进畜牧业“倍增计划”,继续加大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力度,积极转变畜牧发展方式,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快垦区绿色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在生猪和鲜奶市场价格高位运行的拉动下,垦区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主要畜禽存栏和产品产量如下: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全年养殖面积为2.6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2.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垦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53.7万公顷,增长10.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9.2万公顷;机电井8.2万眼,增长10.5%。现有粮食处理中心268座,种子加工厂82个,金属粮仓2273座,水泥晒场2542万平方米,农用飞机场68处。粮食仓储能力达到847万吨,比上年增长22.4%。农机装备能力显着提升,截至2011年末,垦区建设完善了351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7.0%。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74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0%;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84万台,增长11.2%,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6105台,增加696台;机动水稻插秧机6.6万台,增长8.7%;联合收获机2.19万台,增长10.5%。现有农用飞机44架,垦区航化作业面积158.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垦区继续实施“强工”战略,突出抓好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做强米、面、油、乳、肉、药、薯等十大支柱产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运行质量。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85.9亿元,增长22.6%;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增长20.8%。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28.7%;重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34.3%。公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1.7亿元,增长15.4%;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4.7亿元,增长23.0%;小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增加值102.1亿元,增长33.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5.1%,成为拉动垦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