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西安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源市统计局西安区分局)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西安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的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把发展作为强区富民的第一要务,经济向好态势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更加和谐与稳定,实现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13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12万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8822万元,同比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49720万元,同比增长20.8%。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16631元,同比增长22.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5.0:78.32:16.67调整为4.25:79.25:16.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3%、83.45%、15.72%。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农业 农业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84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0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6255吨,同比增长5.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865公顷,玉米总产量23819吨,3.9%,单产6163公斤/公顷;水稻播种面积294公顷,水稻总产量1852吨,同比增长21.5%,单产6299公斤/公顷;豆类产量584吨,同比增长30.1%。蔬菜播种面积268公顷,蔬菜总产量6755吨,同比减少66.6%。其中:大白菜产量4215吨,黄瓜产量276吨,萝卜产量164吨,茄子产量153吨,大葱产量180吨,圆白菜产量1310吨,四季豆产量243吨,芹菜产量28吨,油菜产量49吨。 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区猪、牛、羊、禽发展数分别为54800头、11600头、6300只、1427千只,同比分别增长3.4%、10.2%、1.6%和40.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986吨、3500吨和2300吨,同比分别增长10.0%、45.8%和15.0%。2010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3252万元,同比2.9%。 201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实现20277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6574万元,同比增长11.1%;林业产值348万元,同比增长43.2%;牧业产值13252万元,同比增长2.9%;渔业产值28万元,同比下降3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万元,同比4.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010年末,全区共有23各村,乡村户数为9271户,乡村人口30749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数为19321人,乡村从业人员16452人。在23个村中,自来水收益村12个,占52.2%。通汽车村21个,通电话村23个,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475.33千瓦,同比增长1.5%。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9台,同比增长26.7%。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三、工业 全区工业在项目建设带动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652725万元,同比增长40.6%;增加值实现202126万元,同比增长21.4%。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20342万元,同比增长36.72%;工业销售产值609133万元,同比增长39.3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19%,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为4581.1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46.2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86222万元,同比增长38.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7819万元,同比增长31.9%。新产品产值实现192549万元,占总产值的31.0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按行业分组,生产规模较大的行业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4394万元,同比增长44.03%;汽车部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950万元,同比增长37.8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9031万元,同比增长17.17% 四、财政收入支出 2010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5242万元,同比增长0.3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282万元,同比增长1.16%。全年税收收入12669万元,同比增长4.26%,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83.12%,同比上升3.1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3316万元,同比增长12.01%。其中教育支出3326万元,同比增长5.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73万元,同比增长5.44%;医疗卫生支出1151万元,同比增长32.91%;环境保护支出10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86万元。 五、商品销售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20万元,同比增长17.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577.4万元,同比增长17.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342.6万元,同比增长19.5%。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2538万元,同比增长46.4%。 在全部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00万元,第二产业投资534768万元,第三产业投资87170万元。 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225204万元,同比增长231%,扩建项目投资110490万元,同比增长92.7%,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109204万元,同比下降14.5%。 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巨大拉动下,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212089千元。实现增加值42943千元,同比增长13.5%。 七、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 2010年,我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荣获全省课改试验区称号,全区共有小学11所,在校学生4298人,学龄儿童入学达到100%。在职教师758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中级职称408人,助级290人。有幼儿园5所,在幼儿园750人。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区艺术表演团体1个,数字图书馆1个,配有16台电脑;在农村,二十三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图书3万多册,每村配有1台电脑;4个村建有文化大院,20个村设有体育健身器材;在社区每个社区自发组织了文艺表演队、体育健身队等,在5个社区建设了健身路径。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全面实施科技兴区战略,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验收;通过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获得市级科技成果4项。 八、医疗、卫生 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所,其中:医院4所。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86人,其中:执业医师54人,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88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40张。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9371人,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2147人,参合率为75.4% 九、社会保障、就业、劳动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