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10 宁波市慈溪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86.76亿元,增长6.6%,实现利润总额54.71亿元,增长1.7%,其中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53.94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88.17亿元,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得分为227.64分,比上年提高4分。

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1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60.79亿元,增长20.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23.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21.9亿元,增长25.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1亿元,销售额305.34亿元,利税总额45.37亿元,分别增长27.5%、27.1%和30.5%。全面启动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年共完成技改投入121.4亿元,增长3.0%,全年新批“零土地”技改项目346个,占新批技改项目的87.2%。新兴产业集群区建设快速推进,观海卫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区和周巷镇北现代工业集群区启动开发建设,成功创建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工业设计产业基地,我市被授予“宁波市工业‘两创’倍增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2011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59亿元,增长14.6%。全市121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金额为159.72亿元,增长17.1%,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9.58亿元,增长3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016.01万平方米,增长1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57.91万平方米,增长18.6%。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03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第一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6.77亿元,增长1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4亿元,增长57.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3.08亿元,下降1.6%,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130.79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8.51亿元,增长85.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2.57亿元,增长81.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9.86万平方米,下降19.7%,商品房销售金额为88.35亿元,下降32.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76.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73.4亿元,分别下降15.1%和34.2%。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2011年调整后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36个,全年完成投资75.29亿元。126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8.42亿元。水云浦至半掘浦围涂地开发造地(二期)工程、东三环南延及南三环线工程、星光家园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市红十字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完工;四灶浦拓疏工程、329国道复线北连接线工程、西门小学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邱线改建慈溪段工程、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工程、漾山路江综合整治工程、新兴产业集群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慈溪大剧院工程、新潮塘保障性住房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扎实推进。2011年末中心建成区面积为41.5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0.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为64.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区块改造稳步推进。北二环东延、三北大街西延、界牌和景观大道四大板块完成拆迁面积22.6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38.97万平方米,续建安置房82.21万平方米。继续实施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全年共完成老小区改造11个,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36条,总长度9.8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对青少年宫北路北延、明州路西延、三北大街等一批城市主干、次干路网实施建设和改造,维修市政道路5条11.5公里,维修市政桥梁9座,完成停车场建设6个,新增停车位231只,优化改造道路交叉口3个。“农房两改”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迁4029户,安置7131户。卫星城市试点镇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扩权强镇建城,深入实施观海卫、周巷、龙山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五、国内贸易、旅游

2011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737.49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96亿元,同比增长18.0%,总量继续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15.42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26.54亿元,分别增长18.2%和16.2%。按销售地域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39.29亿元,增长16.9%,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02.67亿元,增长20.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分行业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9%,中西药类增长22.4%,汽车类增长1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1%,日用品类增长1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6.1%。

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趋好。开太百货、慈溪银泰城等项目建成投用,银泰广场、联盛国际商业广场、城西休闲娱乐商务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万虹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项目陆续开建,台湾美食城、沃尔玛等项目签约落户。年货展销会、汽车展等十余个大型商贸活动先后开展,展会消费平台渐趋多样。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我市全年消费8.9亿元,家电下乡销售额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

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3.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52万人次,增长20.7%。实现旅游总收入46.91亿元,增长20.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030万美元,增长15.3%。各类景区共接待游客456.29万人次,增长23.6%。门票收入达8968万元,增长97.2%。截至2011年末,我市共有旅游饭店、经济型酒店46家,其中五星级3家,五星待评1家,四星级3家,旅行社、分社32家,A级景区7家。

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延续“一心两带三区”空间布局前提下,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基本形成鸣鹤、龙山、北部杭州湾和中心城区四大旅游产业集聚区。鸣鹤风景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城西休闲商务区的主题乐园,东部文化商务区的慈溪会议中心酒店等一批涉旅重大项目顺利开工。长河镇、匡堰镇,龙山镇山下村、掌起镇古窑浦村分别创建为省旅游强镇和省旅游特色村。我市整合原有旅游资源,新增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海天一洲”、达蓬山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为主的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全年成功举办第四届大桥国际经贸旅游节、中国区域休闲发展国际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掌起镇、新浦镇、横河镇纷纷开展桃花节、葡萄节、杨梅采摘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助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六、对外经济

2011年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自营出口83.47亿美元,增长21.2%;自营进口18.21亿美元,增长38.4%。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1.87亿美元,增长18.9%,其中出口16.10亿美元,增长19.9%,进口5.77亿美元,增长16.3%。全年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626家,净增169家。出口超五百万美元企业334家,超千万美元企业171家,超亿美元企业4家。商品输出到209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超百万美元的国家(地区)132个,同比增加15个。新兴市场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兴市场出口3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42.4%,印度、俄罗斯、巴西成为我市前三大新兴出口市场。全年进口贸易分产品看,进口的前三大产品依次为塑料、有机化学品、铜材,占全市进口总额比重为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