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10 宁波市慈溪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三思三创”活动,强化新型城市化引领,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区域联动发展、创业创新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聚力开展“城镇建设年”和“产业平台推进年”两大攻坚活动,积极主动破解难题,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全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1年 2010年

年末总人口(户籍口径) 万人 104.15 103.88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76.16 757.42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10.4 15.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535.96 1304.71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 亿元 54.71 53.7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02.03 226.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41.96 289.77

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83.47 68.86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41710 3617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29.30 104.88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71.52 57.19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 1411.30 1223.42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亿元 1268.26 1099.38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01.68 89.50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83.33 73.6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4123 3089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18260 155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5.5 104.4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4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7.53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90.94亿元,同比增长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5.17亿元,同比增长10.0%。三次产业之比为5.0:60.2:34.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6.8和3.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为6.2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8423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041美元)。

2011年慈溪市生产总值分行业情况表

指标名称 本年实绩(亿元)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876.16 10.4

第一产业 43.46 4.2

第二产业 527.53 11.3

工业 490.94 11.0

建筑业 36.59 14.6

第三产业 305.17 1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42 17.5

批发和零售业 102.03 15.9

住宿和餐饮业 17.36 6.6

金融业 43.25 5.9

房地产业 34.41 -3.0

其他服务业 86.70 9.8

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全年物价涨幅总体呈现前8个月持续上升,后4个月逐月回落态势,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八大类价格同比呈现“六涨二跌”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上涨12.5%,居住类上涨5.7%,两者合计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3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6.9%和1.0%。

全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6248个,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5253个,开发和保持公益性岗位432个。全年累计发放再就业专项资金3766万元,受惠人数达2.73万人,共有5983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超过90%。全年新增创业实体1.3万户,带动就业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1%和2.12%,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90.6%。我市成功创建为宁波市“充分就业市”。

二、农业、气象

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41.85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0.41亿元,增长0.3%;畜牧业产值8.65亿元,增长12.0%;渔业产值11.07亿元,下降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3亿元,增长1.4%。肉类产量3.12万吨,增长18.7%,鸡鸭鹅蛋产量1.01万吨,增长10.4%;生猪年末存栏数19.63万头,增长22.0%。农作物播种面积8.05万公顷,增长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万公顷,增长7.3%,粮食作物产量12.06万吨,增长8.7%,蔬菜播种面积2.7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81.59万吨,增长1.6%,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10.9%,产量减少8.4%。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1.6万亩粮食功能区新建任务已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验收。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67万亩,新增“四统一”型规模经营面积3.76万亩,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63%和51%。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年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慈溪葡萄”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区域品牌,新增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水)产品69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9个,面积2.6万亩。新增3个宁波市级名牌农产品,宁波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共计达到73只。我市率先在省内开通免税农产品开票绿色通道,推动农产品流通销售,连续7年被评为省外向农业工作先进县市。

2011年全市气象主要数据如下:全年总日照时长为1823.8小时,总降水量为1121.7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7.3℃;全年降水天数为137天,最长降水天数为14天(6月9日-6月22日);最长连续降水量为290.2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83.4毫米(9月30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8.9℃(7月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4.9℃(1月17日)。无霜期总天数:247天;终霜日期:3月30日;初霜日期:12月3日。

三、工业、建筑业

2011年全市10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35.96亿元,同比增长17.7%。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802.88亿元,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73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9.6%。规模以上工业各行业中,产值列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为437.88亿元、198.87亿元和129.50亿元;产值同比增长速度列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0.6%、34.8%和33.1%。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非国有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共实现销售产值1467.26亿元,增长16.6%,产销率为95.53%;其中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1100.22亿元,增长21.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出口交货值增速12.6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978.85亿元,增长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