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10 宁波市北仑区统计局

招商引资继续领跑全市。2011年,全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家,总投资额27.5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0%,实际利用外资8.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新批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7家。

对外投资较快增长。2011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0个,境外中方投资额50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6%,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76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8%。

六、交通、通讯

交通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新(改)建公路里程20.22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664.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6816.66万人次,周转量13.64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6521万吨,周转量269.47亿吨公里。年末全区营业性汽车拥有量12336辆,其中载客汽车848辆,载货汽车11488辆。新增2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达到54条,公交线路长度1307.5公里;公交营运车辆620辆,完成旅客运输量6110万人次。

通讯业务平稳增长。2011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4.08万户,同比增长3.7%;普及率达68.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17.28万户,比上年增长17.3%;年末各类互联网用户18.69万户,比上年增长13.8%。

七、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04亿元,同比增长20.3%。第一产业投资5.96亿元,增长106.6%;第二产业投资122.46亿元,增长69.7%,其中工业投资122.40亿元,增长69.8%;第三产业投资191.62亿元,增长0.4%。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2011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53.7%;房地产施工面积665.78万平方米,增长79.6%;新开工面积276.86万平方米,增长29.1%。商品房销售额为53.62亿元,增长6.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0.06万平方米,增长1.1%。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1.13亿元,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38.1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5.63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21.31亿元。交通畅通工程顺利推进,通途路、江南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岩东再生水厂除盐一期工程试生产。北仑人民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新增市政道路长度20.29公里,绿化面积70.42万平方米,新增桥梁31座,新增雨水管道9.6公里,污水管道30公里,新增房屋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6%,建成区绿地率35.6%。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着。76个项目列入区级及以上重点建设工程。光明散杂货码头、逸盛三期、算山码头储油罐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海越新材料、台塑一期后续项目、吉利春晓扩建、日地太阳能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LNG接收站、穿山至好思房疏港高速公路、敏实春晓汽车零部件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吹砂三期工程提前顺利完成;3-5#集装箱泊位、中外运保税物流仓储项目正式开工;商贸大厦、公寓式酒店等三幢楼宇按计划推进;梅苑宾馆、集卡中心、梅兴加油站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梅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启动;七姓涂围涂工程基本完工。继续优化调整梅山港区航线航班配置,已有韩国、西非、南美等27条国际航线挂靠梅山港区,累计接卸集装箱班轮1198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54.3万标箱。

八、金融、保险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53.79亿元,比年初增加42.0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53.49亿元,比年初增加8.33亿元,储蓄存款余额289.13亿元,比年初增加35.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68.43亿元,比年初增加64.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5.28亿元,比年初增加62.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92.99亿元,比年初增加8.09亿元。

保险市场体系更加完善。2011年,全区13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67亿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5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12亿元。全年共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九、教育、科技、人才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2011年,北仑区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成为宁波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高标准通过全国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先行区。全区现有小学20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外来工子女学校5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区教师培训中心1所,成人学校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幼儿园91所,在校中小学生49314人,在园幼儿21343人。2011年我区高考成绩继续大幅提升,全区文理科重点上线学生386名,重点率达到28.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北仑中学文理科重点上线学生326名,重点率达到77.4%,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有4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北仑中学高分人数,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

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浙江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最新公布,北仑区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7位(全市第3位),比上年上升2位;科技进步水平列全省第2位(全市第1位),比上年上升3位,科技综合实力与科技进步水平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10位。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全国创新型企业3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市级58家,省市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行业检测中心6家。预计2011年全区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35%。2011年,全区专利授权19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5件,同比分别增长4.2%和15.4%;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2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着名商标17件,市着名商标54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省区域名牌1个,省名牌产品17个,市名牌产品33个。201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4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1%。

人才建设着力推进。2011年全区新培养、引进各类人才13000人,其中副高以上305人,硕士257人。成功举办各类综合性和大型人才招聘会94场次,有近3.9万人达成就业意向,柔性引进1500多名高层次人才。年末全区人才总量达9.4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71万人,高级职称1587人,博士、博士后67人,硕士8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并成功举办了波兰文化节、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精品文化硕果累累,宁波走书《大山情》获第七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多项节目获华东、省级奖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投资2.6亿元的图书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6.8亿元的港口博物馆暨中国水下考古基地在年内开工建设,北仑影剧院完成电影厅数字化升级改造。“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成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省市级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全年放映农村电影1300多场次,向基层送戏500多场次,组织“海享大舞台”演出400场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载体,推出网上文化馆、博物馆微博、仑博讲坛、九峰讲台、快乐戏台等,受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