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09 烟台市统计局

烟台市统计局

2012年2月9日

2011年,烟台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统筹做好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增后劲等各项工作,烟台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量与效益同步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的进展,惠民利民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烟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9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4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830.8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714.52亿元,增长14.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9%,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94%,上升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0339元,增长12.5%。

居民消费价格(CPI)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4.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从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9.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6%。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4.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5万人,失业职工再就业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市场等因素日益增加,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创新能力不够强,第三产业比重不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和完善,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农村建设还相对滞后,外经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61.43亿元,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182.4亿元,增长4.8%;林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5.7%;牧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9.8亿元,下降1.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1.3%。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60.75万吨,比上年增加2.86万吨,增长1.1%。其中,夏粮94.2万吨,增长0.6%;秋粮166.5万吨,增长1.4%。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面积为4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2万公顷;油料面积11.12万公顷,增加0.04万公顷;蔬菜面积3.99万公顷,下降5.0%。全年油料产量45.3万吨,减少1.2%;蔬菜产量192.9万吨,下降3.2%;水果产量483.1万吨,增长5.9%,其中苹果产量397.6万吨,增长5.5%。

全市当年新增造林面积1.41万公顷,新增造林面积合格率100%,育苗面积1799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7.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7%。

全年肉类总产46.9万吨,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25.4万吨,增长7.8%;禽肉产量19.7万吨,减少4.2%。禽蛋产量28.9万吨,减少0.6%;奶类产量22.4万吨,减少7.0%。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85.82万吨,增长1.0%。其中,海水产品183.08万吨,增长1.0%;淡水产品2.74万吨,增长1.1%。在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76.09万吨,增长5.7%;海水养殖106.99万吨,减少2.1%。海参产量达到2.6万吨,减少3.7%,对虾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54个,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有9处。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07.69万千瓦,增长5.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8.2万吨,下降2.3%;有效灌溉面积28.12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23.58万公顷。年末全市6423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6422个村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5969个。

三、工业、用电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543.44亿元,增长1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894家,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集体企业增长12.6%,股份制企业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1%,轻工业增长10.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8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工业产品产销率98.99%;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977.41亿元、1263.45亿元,分别增长25.2%和24.2%。全市食品、机械、黄金、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共1539家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67.12亿元,增长21.3%。其中,食品工业1565.54亿元,增长17.1%;机械工业2521.36亿元,增长18.0%;黄金工业1204.05亿元,增长31.2%;电子工业2076.18亿元,增长23.5%。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29.39亿千瓦时,增长11.6%。第一产业用电7.89亿千瓦时,增长3.1%;第二产业267.10亿千瓦时,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263.84亿千瓦时,增长12.6%;第三产业用电24.12亿千瓦时,增长1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0.28亿千瓦时,增长3.2%。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本年签订合同额5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6.31亿元,增长10.1%;竣工产值345.99亿元,增长6.4%。房屋施工面积3976.07万平方米,增长1.4%;房屋竣工面积1639.92万平方米,下降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全年新开工项目2181个,增长11.8%,完成投资563.58亿元,增长20.6%。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381.39亿元,增长32%;集体经济投资402.27亿元,下降1.8%;股份制经济投资1184.71亿元,增长43.8%;个体私营投资596.33亿元,增长11.7%;外商投资为145.51亿元,下降8.5%。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39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67.47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投资1240.7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86.95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32.73亿元,增长9.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062.62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投资的36.8%。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6.6%,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7.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30.0%,占13.4%。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154.61万平方米,增长41.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21.55万平方米,增长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