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07 临沂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四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70.45亿元,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0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05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39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0.1:49.9:4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11年12月20日临沂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值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林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1%;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5.8%;渔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5.3%。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连续八年增产,总产量达到477.4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211.4万吨,秋粮266万吨;粮食亩产419公斤。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花生总产82.5万吨,增长2.1%;水果总产198.5万吨,增长8.5%;蔬菜总产600.5万吨,增长4.1%;烤烟产量3.6万吨,增长10.2%;棉花产量1.3万吨,与去年持平。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造林43.6万亩,其中,用材林8.39万亩,经济林11.95万亩,防护林22.11万亩。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91.1万头,家禽存栏7032.8万只,分别增长3.5%和15.6%。全年生猪累计出栏572.3万头,增长4.3%;家禽出栏1.8亿只,增长11%。肉类总产量72.6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29.2万吨,增长2.3%;奶类产量10.5万吨,增长11.4%。水产品产量13.2万吨,增长6.8%。畜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3133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34个,市级728个。生态环保养殖覆盖面达63%以上,占全省总量的40%左右。生态环保养猪场(户)1975处,环保养禽场1665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39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06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807个。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91万千瓦,增长3.2%。农用运输车9.84万辆,拖拉机40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获机96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45台,分别达到6988台和2275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7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4.92万亩。全年新增8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新认证绿色产品119个、有机产品3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三品”认证累计达到798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累计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全年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63.11万亩,年末达到483万亩。全年累计发放良种补贴1.05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5.6亿元。全年农药使用量1.6万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43.1万吨。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7亿元,增长16.4%,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3.4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27.3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9.6%。传统型优势产业持续扩张,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市七大传统型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完成增加值891.8亿元,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5%。“四新一高”产业完成增加值15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5%,增长22.6%。着力壮大骨干企业实力。重点扶持50户骨干企业、50户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双50”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6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4%,增长16.7%,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纳入统计范围的178种工业产品中,有137种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7%。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完成产值116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6%,占比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7.2亿元、利税491.5亿元、利润340.3亿元,分别增长32.1%、32.7%和34.1%。941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215家,其中利税过亿元企业45家,增加6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1.4亿元,增长23.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8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6亿元,增长23.9%。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008.9亿元,增长23.5%;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99.7亿元,增长2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3亿元,下降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2.1亿元,增长33.6%,其中工业投资832.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6.2亿元,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幅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41.5亿元,增长133.7%,其中新开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69.9亿元,增长115.7%;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增长32.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全年过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463个,同比增加170个,完成投资589.8亿元,增长52.1%。其中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72个,同比增加116个,完成投资339.2亿元,增长91.6%。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0.7亿元,增长20.5%。按投资用途分,全年住宅开发完成投资140亿元,增长16.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9.4亿元,增长51.6%;其它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12.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40.4万平方米,增长39.5%。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1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零售额1048.4亿元,增长18.7%;乡村市场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16%。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进一步显现,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全市吃、穿、用类商品年均增长分别为37.7%、37.6%、32.4%,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4.7%、26.4%、39.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88.5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1%。全年销售轿车22.2万辆,实现销售额19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