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31 衡阳市衡阳县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6亿元,增长155.5%。其中住宅投资4.23亿元,增长159.5%。施工面积90.77万平方米,增长135.2%,其中新开工面积59.75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21.15万平方米,增长198.3%。新建廉租住房面积16800平方米。

五、贸易与旅游

消费市场精彩纷呈。2011年,全县消费市场精彩纷呈,沃尔玛、肯得基、好又多、天生龙等龙头企业先后进驻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2亿元,增长18.2%。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40.27亿元,乡村零售额6.75亿元,分别增长19.4%和11.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11亿元,增长16.5%;零售业零售额33.73亿元,增长18.5%;住宿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6.11亿元,增长18.4%。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全县审批外资项目12个,合同引资6483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5350万美元,增长6%。引进内联引资项目70个,合同引进资金78.9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3.3亿元,同比增长9.3%。全年实现外贸出口5480万美元,增长143.6%。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全年共接待游客5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万元。万源湖旅游度假区部分景点已对外接待游客,龙王峡漂流正式开漂,曲兰镇湘西村列入全省旅游名村创建工程。

六、交通运输、邮政与电信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15.5%。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45亿吨公里,增长2.8%。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42万吨公里,增长2.9%。全社会旅客周转量3.4亿人公里,增长6.6%。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3.32亿人公里,增长6.4%。

邮电通讯持续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59亿元,增长1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3万元,下降4.3%;电信业务总量2.26亿元,增长13.6%。全年发行报刊769.69万份,杂志32.58万份,快包0.33万件,速递0.88万件,函件8.42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8户/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3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3.15户/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7.5万户,普及率为6.16户/百人。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7亿元,达7.06亿元,全年净增1.75亿元,增长3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34.7%;上划中央“两税”1.28亿元,增长22%;上划中央、省所得税0.79亿元,增长43.2%。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89亿元,增长24.2%。民生支出大幅增加,教育、文化体育和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7.9%、56.38%、31.09%和55.35%。

金融运行较为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11亿元,比年初增加23.67亿元,增长19.7%,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21.71亿元,比年初增加19.21亿元,增长18.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82亿元,比年初增加6.01亿元,增长14.4%,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6.71亿元,增长35.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3582.17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同比下降3.3%。其中寿险收入17326.17万元,下降8.8%;财产险收入2106.6万元,增长10.1%;健康及意外险保费收入1036.4万元,增长53.8%;农业保险收入3113万元,增长11.4%。各项保险业务支出12290.91万元,增长13.5%。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1年共1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3个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成专利申请138件,授权专利80件。天天见梳篦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实现了我县“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3.17亿元,增长28.7%。

教育强县扎实推进。新建合格学校21所,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2所,滨江学校新建教室40间,有效化解了城区大班额问题,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2210人,再居全市榜首。年末有普通小学307所,普通初中64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4483人,增长1.3%;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4627人,增长2.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0218人,增长3.2%。职业教育取得新成绩,县职业中专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建设日新月异。2011年新建农家书屋165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夏明翰故居申报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完成2.8万户。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放映单位34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2%,电视人口覆盖率99.75%。

卫生改革步伐加快。全县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505种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和集兵、台源卫生院住院楼全面竣工。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家,拥有床位数2212张,增长16.7%;卫生技术人员283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98人,注册护士717人,分别增长6.1%、2.7%和13.3%。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2011年,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医卫杯”迎九运羽毛球比赛,举行了迎元旦“衡利丰”干部职工乒乓球赛。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举办县以上运动会7次,选派323名运动员参加了衡阳市九运会16大项的角逐,全县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共获得省级金牌3枚,银牌2枚,市级金牌22枚,银牌13枚,铜牌5枚。完成体彩销量600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21.68万人,比上年增加0.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499人,人口出生率为11.54‰,比上年上升了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545人,死亡率为5.42‰,上升了0.5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比上年下降了0.12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5:100。年末常住总人口110.64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1万人,乡村人口74.54万人,城镇化率达32.63%,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工作进入省、市先进行列。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4元,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61元,增长1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5%,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6.3平方米,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8447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14元,增长1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8%,下降1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7.7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2645元,增长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