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和“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县域经济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扩张。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9.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9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33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89亿元,增长1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7122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2717美元。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二三一”的产业格局进一步稳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8∶38.4∶31.8调整为28.0∶40.9∶31.1,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56.2%和34.3%。 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5亿元,增长33.4%,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增长55.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8万元/人,增长11.6%,产销率达99.66%,上升了0.33个百分点。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30项为民办实事建设项目,其中11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分别涉及交通、水利、低保、养老、住房保障、医疗、教育、文化、社保、就业培训、公共安全、电力、通讯、环境等方面,各级共投入资金6.2亿元。 市场物价高位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6月份达到105.6%的全年高点后,开始逐月回落,12月份为104.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最快,达到了109.2%,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6.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0.8%。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2.22亿元,增长4.7%。粮食播种面积101.41千公顷,增长1.27%,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0.78千公顷,增长2.21%。油料48.42千公顷,增长7.48%;棉花7.31千公顷,增长1.39%。粮食总产量59.9万吨,增长4.4%,其中稻谷55.82万吨,增长5.35%;油料总产量7.31万吨,增长6.05%;棉花总产量1.11万吨,增长2.19%;水果总产量12.42万吨,增长7.8%。畜牧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76.4万头,下降3.5%;出笼家禽1978万羽,增长1.8%。全年肉类总产量18.17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3.76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17.43万吨,下降2.3%。 农业产业化成效显着。年末实有生猪规模养殖大户(小区)296家,其中本年新增11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增长22.9%;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增长28.7%。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30个示范村共硬化村道156.9公里,户道294.7公里,新建集中供水24处,硬化、修复渠道121公里,硬化、维修塘坝231处。发展规模种植基地27个,养殖基地15个。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8100万元。 农业发展后劲增强。2011年,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3.05亿元,增长33.61%。实施各类水利工程1.5万处,完成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5.1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山平塘清淤2360口,新增蓄水量240万方,渠系清淤维修162公里,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完成营林造林2.6万亩,其中“三边”造林1.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8.61万千瓦,其中本年新增4.89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快进。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8.21亿元,增长32.3%,实现工业增加值72.09亿元,增长20.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2.54亿元,增长22.4%。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86.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达8.56亿千瓦时,增长37.8%。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59亿元,增长34.9%;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94亿元,增长25.1%,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力度进一步加大。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9.66%,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 园区集聚效应显现。“一区三园三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落地开工企业逐年增多。西渡经开区雅典娜石英石、衡泰机械、迪诚电线、得阳鞋业等11个规模企业建成投产,利得有陶瓷、胜玉高科、岑芳板材等7个企业正在建设。工业园区实有规模企业42家,共实现总产值80.23亿元,增长36.53%,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7.4%。 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县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3家,完成产值12.99亿元,增长22.4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增长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8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5.6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2.8%和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幅高位运行。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城镇投资65.97亿元,增长32.2%,房地产开发投资5.46亿元,增长155.5%,农村非农户投资8.63亿元,增长24.1%。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1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4个,竣工投产项目47个。现代米业粮食油脂加工项目已完工,1000万羽毛湘黄鸡生产加工项目已完成征地等基础工作;关市铁矿工业园三家铁矿扩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潭衡西高速建成通车,南岳高速衡阳县段进入路面施工阶段,G107和S315线大修工程基本完成,S210线改造完成2.7公里,改造县到乡公路70.7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44公里;西渡220千伏送变电完成工程量94%,城网改造完成工程量93%。 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县城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投资1.3亿元的衡邵高速连接线——英秋大道建成通车,联胜路东延、培园北路、沙里路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衡西快速干道、蒸西大道分别完成规划编制和项目招标,蒸水河风光带咸水段和英陂段土方完成工程量70%,工业园供水管网建设、红旗路及明翰广场周边道路改造全面完成,利达垃圾场、蒸园路、岭园路、联胜路东延、洪山北路正加紧施工。关市乡和库宗乡成功撤乡建镇,库宗桥镇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