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若羌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5178.5万元,比上年增加15521.5万元,增长78.96%,其中:国有单位劳动报酬9522万元,同比增长4%;城镇集体劳动报酬946.3万元,同比增长48%;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劳动报酬24710万元,同比增长150%。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新增实现就业人数1163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315人,大中专毕业生203人,技校毕业生37人,复转军人21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再就业58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5%。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298人,其中:在岗职工培训2080人,创业人员培训12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2728人,劳动预备制培训370人。 2011年,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953人,比上年增加302人,增长18.29%;参加失业保险2801人,比上年增加358人,增长14.65%;参加工伤保险3255人,比上年增加678人,增长26.31%;参加生育保险3725人,比上年增加569人,增长18.0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744人,比上年增加394人,增长9.06%;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893人,比上年增加909人,增长22.8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904人,比上年增加1685人,增长39.94%;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446人。 八项保险征缴金额2339.34万元,其中:征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024.43万元,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2.24万元,征缴工伤保险基金52.1万元,征缴生育保险基金89.8万元,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45.99万元,征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4.50万元,征缴农村养老保险53.52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6.96万元。 八项保险发放金额1714.85万元,其中:发放养老保险945.72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11.1万元,支付工伤保险99.96万元,支付生育保险81.21万元,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0.48万,支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3.22万元,发放农村养老保险153.16万元。 表二:2011年若羌县八项保险基金征缴及发放情况 2011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11626人,比上年增加1292人,增长12.5%,参合率达97%。2011年筹集资金总额271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元,增长29.05%。合作医疗基金支出271万元,比上年增加38万元,增长16.31%,其中:门诊统筹支出0.91万元,普通住院补偿支出256.43万元,住院分娩支出5.06万元;门诊家庭账户基金支出8.99万元。2011年参合群众享受住院分娩169人次,享受普通住院补偿1919人次,住院受益率17.96%。 2011年,全县享受城市低保救助2100人,同比减少14.77%,共发放低保金547.26万元,同比增长5.7%;享受农村低保救助1716人,同比持平。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890户,同比增长43.55%,共发放低保金192.24万元,同比减少61%。 2011年末,全县共计救助灾民2589户7942人,同比下降27.2%;农作物受灾面积21450亩,直接经济损失1042.8万元。优抚补助对象79人,发放抚恤金44.94万元,同比增长7.78%,其中:发放义务兵优待金6.3万元,城镇退伍军人一次性安置费10.3万元,优抚对象医疗救助5万元。临时救助38人,支付社会救助资金1.2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13人,支付救助资金3万元;救助农村五保户439人,其中:集中供养82人,分散供养357人,五保户全年供养支出47.19万元。 2011年,城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1404人,同比增长12.63%,支付医疗救助资金87.75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933人,救助资金11.07万元;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1646人,支付医疗救助74.35万元。资助新农合保险1389人,救助资金4.2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县行政辖区面积20.23万平方公里,已发现矿产51(亚)种。现已开发利用矿产有12种:铁、锰、铜、金、煤、钾盐、钠硝石、石棉、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石、玉石、片石。 2011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31.58万亩,同比增长36.31%。其中:天然林面积420.6万亩,森林覆盖率1.165%。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8万亩,幼林抚育实际面积9.85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0.04万亩。 2011年,全县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5286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000万立方米,增长15.1%,工业废气处理能力排放量为3.5立方米/时,较上年增加0.3立方米/时,增长9.4%;废水总量达484680吨,较上年增加2800吨,增长6.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0260吨,较上年增加3500吨,增长20.9%;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达464422吨,较上年增加24500吨,增长5.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928.43吨,较上年增加469.32吨,增长102.2%;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608吨,较上年增加152吨,增长33.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675150吨,较上年增加30500吨,增长4.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65210吨,较上年增加2890吨,增长4.6%;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达475620吨,较上年增加2870吨,增长0.6%。城镇生活污水厂处理能力为2000吨/日。全县医疗废物处置量为4.5吨,较上年增加1.5吨,增长50%。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为48吨/日,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总量为17520吨。 2011年,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起,死亡5人,比上年减少3人,下降37.5%;受伤39人,比上年增加3人,增长8.33%;经济损失287.3万元,比上年增加139.37万元,增长94.21%。 2011年,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起,比上年减少1起,下降3.7%;死亡5人,比上年减少2人,下降28.57%;受伤38人,比上年增加4人,增长11.76%;经济损失2.4万元,比上年增加0.38万元,增长18.81%。火灾事故10起,比上年增加2起,增长25%;受伤1人,经济损失28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8.99万元,增长95.26%。 备注: 1、本统计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全等情况。 3、公报中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5、公报中除“综合”数据与“人口”数据包括36团数据外,其他均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