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民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打基础、调结构、夯基石,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关键和分水岭。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天津市对口支援的大力支持下,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四种理念”,大力实施“四项战略”,保持社会持续稳定、民族团结和睦,民生继续改善,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运行速度持续稳步增长。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01万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857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982万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762万元,增长12.9%。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于28:15:57调整为2011年的25:19:56。人均生产总值12670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6.5%。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按照“牧果富民”发展定位,基本完成了农业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增长基础不断夯实。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3661.5万元,同比增长5.28%。其中:种植业产值7651.64万元,减少37.70%;林业产值4330.7万元,增长250.04%;牧业产值11211.22万元,增长31.88%;渔业产值52.65万元,增长3.85%,服务业产值415.29万元,增长2.60%。 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679亩,比上年减少13704亩,减少18.9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00亩,减少4488亩,减少10.64%;粮食产量16498吨,减少16.51%;瓜类种植面积8012亩,减少923亩,减少10.33%;瓜类产量3190吨,减少80.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68亩,增加224亩,增长65.12%;油料产量29吨,增长123.08%;蔬莱播种面积2765亩,减少14.50%;蔬菜产量4888吨,减少0.10%。 畜牧业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县年末牲畜存栏311467头(只),增加33796头(只),增长12.17%;出栏牲畜232231头(只),增加30604头(只),增长15.18%;出售商品牲畜208564头(只),增长20.68%;年末共有能繁殖的各类母畜252934头(只),比上年增加48092头(只),增长23.48%,母畜比例为81.2%,上升8.2个百分点;育活各类仔畜250407(只),增加51407头(只),增长25.83%。 林业生产增长态势明显。因退耕还林(草)项目任务的逐步实施,林业生产继续呈上升趋势。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5850亩,比上年增长77.59%;年末果园保留面积56271亩,增长46.44%;水果产量2364吨,增长56.6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1314亩,比上年减少28.57%;机械化总动力24056千瓦,增长15.55%。具有大型机械559台,增长26.76%;小型机械453台,增长1.57%。化肥施用量达到5316吨,减少2.24%;农药使用量5948公斤,增长10.80%。 三、工业 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启动产业园区一期规划建设,引进8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2.04亿元。县域工业经济效益逐渐好转。2011年,全力支持石油勘探开发,县域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全县各级政府部门通过采取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生产组织,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08万元(含石油),比上年增长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02万元(含石油),增长12.6%。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750万元,增长18.33%。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自来水104万立方,增长28.40%;红砖7689万块,增长82.4%;砂石开采量99万立方,增长1倍,供热面积18万平方米,增长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亿元,较2010年增加17823万元、增长79.27%;均为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9564平方米,增长91.24%;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4278平方米,增长67.22%。 五、贸易、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0万元,较2010年增加1073万元、增长16.96%;分销售地区看,县的零售额6000万元,增长16.99%;县以下零售额1400万元,增长16.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911万元,增长10.43%。 六、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2011年,全县个体工商户1171家,注册资金1790万元,从业1735人,私营企业60家,注册资金1894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注册资金1066万元;城为我县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增长20%,2011年成功引进了钧窑建材、广兴管材、昆仑雪菊等8家企业,总投资额2040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1830万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法7.35万人,增长6.98%;旅客周转量36.5万人公里,增长9.9%;公路货物运输量3.9万吨,增长7.43%;货物周转量21.48万吨公里,增长16.1%。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比较大。邮电业务营业收入1673万元,增长32.78%。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58户,减少23.20%,其中:乡村电话用户1351户,增长81.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245户,比上年增长24.86%。全县电话普及率57部/百人。 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2011年实现总收入5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5%。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数3.92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差距继续加大。全年地方性财政收入4124万元,与上午同口径对比(下同)增长94.4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071万元,增长46.49.44%。财政自给率6.24%,上升1.5个百分点。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741万元,同比增长45.2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092万元,增长19.27%;人均储蓄存款6944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66万元,减少7.74;人均贷款3504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83万元,增长26%。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金额347万元,增长23.4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一个加强,两个延伸”,进一步提高“两免一补”政策标准并覆盖到高中阶段,实现免费高中教育。2011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所,在校学生5887人。其中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259;小学14所,在校学生2762名;初中1所,在校学生1164名;高中1所,在校学生403名;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299名;“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