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31 淄博市统计局

(1998年3月)

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为动力,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开拓进取,拚搏向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其主要特点是:宏观经济保持平稳适度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2.3亿元、299.4亿元和147.1亿元,分别增长5.1%、7.2%和11.8%,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0.9:61.6:27.5调整为10.5:60:29.5。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亏损问题未有根本好转,困难企业增多,下岗职工增加;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农业生产基础仍较薄弱;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农业

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增产增收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受灾害影响,粮食、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下降,但由于农村多种经营成果显着,牧业及种植业中的蔬菜等保持较快增长。

粮食生产战胜旱灾风害,取得较好收成,棉花、蔬菜等快速增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补植面积11476公顷,四旁植树515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27.1%。

水产品养殖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768公顷,比上年增长11.74%;水产品总产量达1.45万吨,比上年增长3.41%。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3.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38%;农用载重汽车8045辆,增长5.74%;农用拖拉机1.84万台,下降14.42%;排灌机械动力55.67万千瓦,增长11.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93%,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3.84%。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下降0.6%;农村用电量16.25亿千瓦时,下降0.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969吨,增长55.56%,地膜覆盖面积2.7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11.58%增长到13.56%。但由于农业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地区生产条件改善不大。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领域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实施结构优化战略,大力开拓市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其中,国有经济完成73.6亿元,集体经济完成43亿元,其他经济完成30.4亿元;轻工业完成37.83亿元,重工业完成109.17亿元;中央省属工业完成63.68亿元,地方工业完成83.32亿元。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工业产品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销衔接较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8%。

坚持抓大放小,充分利用“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政策,加大企业兼并破产力度,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市里重点扶持的10户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已分别占市属企业的70%和80%以上。齐鲁石化公司对淄博化纤总厂和石油化工厂实施兼并,盘活资产15.5亿元,活化债务36.5亿元。全市县域企业改制面达到89%。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年内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利税42.77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2.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3.9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1.25%,工业资金利税率8.02%,成本费用利润率2.83%,工业增加值率25.75%,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7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28908元/人,资产贡献率8.62%,资本保值率94.4%。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依然不高,企业亏损面20.67%,亏损企业亏损额4.42亿元。

建筑业继续稳步发展。国有经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单位发展到493家,全年平均职工达到24万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县以上完成投资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农村集体完成投资40.2亿元,下降13.3%。

在县及县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3亿元,增长25.3%,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增长83.1%;中央、省属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增长68.9%,市属单位完成投资12.8亿元,增长5.8%,区县属单位完成14.7亿元,增长20.5%;农林牧渔业投资0.2亿元,工业建筑业投资40.5亿元,商业、运输、邮电业投资7.6亿元,住宅投资9.8亿元,其他投资9.1亿元。

全年新开工项目446项,比上年增加22项。施工项目679项,竣工项目396项,竣工率58.3%。

四、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公路货运量达3458.4万吨,比上年下降1.53%,货运周转量1806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公路客运量1308.5万人,比上年增长32.98%,客运周转量9853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55%。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853.3公里,其中当年新增106.3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9%。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加快市场和流通设施建设,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开拓城乡两个市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1.4亿元,增长15.7%;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6.4%;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0.7亿元,增长1.7%。各种经济类型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3.2亿元,增长4.1%;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6.9亿元,增长9.9%;私营、个体、联营及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5.29亿元,增长18.93%。

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市场30处,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463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42处,生产资料市场21处。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3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9.93%。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80.23亿元,增长16.73%,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16.74亿元,增长4.85%;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25处,过10亿元的市场有4处,过亿元的市场成交额合计达319.66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