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9万门程控电话和500路程控长话已开通使用,彻底改变了我市打电话难的状况。 1989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55%,全市年末电话机总数达到6.01万部,比上年增加1100部,国内程控直拨电话达到1317户。 五、商业、金融、物价 流通领域治理整顿初见成效,供求矛盾减缓,货物充裕,物价涨势基本控制。 1989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21.18亿元,增长10.72%,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3.30亿元,增长13.77%,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5.00亿元,增长10.49%。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6亿元,增长35.09%,按照经济类型划分,全民企业零售额10.47亿元,集体企业零售额12.16亿元,个体5.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96%、9.33%和17.68%。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有升有降,其中粮食27.25万吨,减少14.02%,棉布1228万米,减少43.1%,家用冰箱2.30万台,减少24.74%,彩色电视机2.19万台,增长80.96%。 城乡集市贸易继续发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285个,全年成交额7.71亿元。相当于社会商品零售额的26.14%。 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6%,财政支出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2%。各类税收圆满完成了任务,全年共完成15.2亿元。其中工商税完成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金融部门在治理整顿中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货币投放都控制在计划之内。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4%,各项贷款余额5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4%。货币净投放7242万元,比上年减少17.37%。城乡储蓄增加,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9.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25%,其中城镇18.79亿元,增长35.08%,农村11.13亿元,增长41.05%。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85万元,比上年增长30.73%,赔款支出2094万元,比上年增长66.19%。 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物价指数逐月降低,完全实现了物价指数比上年明显降低的目标。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3%,比1988年的物价上涨幅度降低8.6个百分点。主要分类指数变化情况是:食品类上升9.9%,比上年增幅降低21.7个百分点;衣着类上升22.4%,日用品类上升12.0%,文化娱乐用品类上升20.9%,比上年增幅分别高9.1、4.4个百分点和下降1个百分点。控制物价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六、外经、旅游 对外经济交流和外向型经济克服了动乱的影响,继续发展。自营出口、特区企业等形式充分调动了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当年地方签定和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1864万美元,累计建成投产三资企业9个,创产值3312万元。全市年内共接待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台胞2214人,比上年略有减少。 七、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市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1344公里,营运汽车561辆,比上年增加145辆,全年客运量达6552万人次。 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城市供水量基本得到保证。周村西水东调工程竣工通水,博山、张店等供水工程正在加紧施工。1989年城市供水量1.24亿吨,比上年减少6.25%,用水人口达90.6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人均日供生活用水121升,基本满足需要。液化气供应总量达1.48万吨,比上年增长19.04%,用气人口达51.2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2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2万半方米。 年末实有住宅面积13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2403公顷。绿化覆盖率35.2%,全市城市公园13个,面积达336.7公顷。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初步统计治理项目234个,治理污染投资达3592万元。处理工业废水5054吨,占排放总量的64.3%;消烟除尘废气286亿万标立方米,占燃烧废气排放量的52.3%。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教兴市的方针进一步落实。1989年,全市专业科研机构达到23处,民办科研机构达到85处,分别比上年增加5处和23处,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3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4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28%、29.10%。全市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39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79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3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30万人;共有普通中学266所,在校学生16.14万人;各种中等专业学校34所,在校学生1.57万人;技工学校27处,在校学生0.98万人;农业、职业中学49所,在校学生1.55万人。全市共有小学1572所,在校学生25.99万人,比上年增长2.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4%。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市各类成人高、中等专业教育在校生2.01万人,比上年增长7.7%。托幼事业和特殊教育也有新的发展,幼儿园达到1689所,特殊教育学校达到7所。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很大成绩。1989年,全市共拥有各类影剧院和电影放映机构420个,文化艺术馆7个,图书馆6个,馆藏图书达83.29万册,发行各类图书1763万册。广播电视工作成绩显着。电视发射功率达到34.3千瓦,比上年增加3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功率达到1.05千瓦,比上年增加1千瓦。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9%,都比上年有所提高,播出频道和播出时间也比上年明显增加。 档案管理事业进一步发展。截止198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档案馆8处,馆藏各类历史档案14.65万卷,图书资料6.11万册,年内查阅利用档案9025人次2.24万卷。档案的作用初步得到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也开始走向正规。 卫生事业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14个,其中医院152个,疗养院2个,门诊部、所521个,医疗床位1.13万张,比上年增长5.25%。各类卫生人员1.76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医师及相当医师以上的卫生人员达到0.87万人,比上年增长21.86%。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运动水平继续提高。1989年,全市共有业余体校8所,在校学生1109人,专职教练员58人。等级运动员、裁判员分别发展到708人和248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年内全市共新建体育场地35个,举行各种运动会560次,参加人数10.48万人,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