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31 淄博市统计局

一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1989年是实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克服动乱的影响,大力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供求矛盾趋向缓和,物价涨势逐月减弱,过热的经济已经降温,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对外交流继续扩大,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均有新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正朝着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据初步统计,1989年,全市(不包括高青、沂源县)社会总产值达到2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国民收入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国民生产总值8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但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许多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抗灾能力需继续加强,工业经济效益仍不够理想,市场疲软、流通不畅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治理整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

农业生产依靠科学、依靠政策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战胜严重干旱,取得了较好收成。198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42亿元,虽比上年减2.1%,但仍高于历史上其他年份,其中种植业产值4.28亿元,比上年减9.0%,林业产值1750万元,比上年增19.3%,副业产值1.50亿元,比上年减1.4%,牧业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21.7%。粮食单产和总产在大旱面前仍然夺得了好收成。单产仅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8年减少15公斤,总产在种植面积减少近3万亩的情况下,比上年减6.0%,其他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棉花、花生因灾减产幅度较大。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1989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农村用电量8.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15.2%,化肥施用量6.39万吨(折纯),比上年增8.4%。桓台引黄工程等重要水利设施开始发挥效益,对保证吨粮田的开发和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二、工业

工业生产在资金、能源、水源及部分原材料紧缺、市场疲软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发展。198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1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5%,其中:乡镇及其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4%,全民、集体工业保持了适度增长,乡镇工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全民工业总产值达到7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4%;集体工业总产值达到30.95亿元,增长20.01%。乡镇及以下工业总产值达到4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41%,其中乡镇办工业总产值14.41亿元,增长28.16%,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30.56亿元,增长39.12%,增长速度都低于上年。

工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从乡以上工业看,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要构成的重工业产值实现7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以轻纺日用消费品为主要构成的轻工业产值实现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0%,大中型企业在治理整顿中得到加强,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到93个,比上年增加7个,实现工业总产值7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

各种工业产品产量完成较好。在市重点考核的30种工业产品中,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25种,占83.3%,比上年增长的27种,占90.0%。

产品质量稳定上升,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市重点考核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82%,比上年增长4.92个百分点。全市实现优质产品产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59%。年内全市有两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5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117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据初步统计,区县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313元,比上年提高10.69%;全民工业企业达到2713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一位。

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已有115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企业,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新华制药厂在全国首批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并有28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厂长负责制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深化改革中逐步完善,全市104户承包到期的市属工业企业有97户续签了承包合同。93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建立科技开发机构78处,从事科技开发的技术人员6231人,新产品产值达到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疲软等原因,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市区属工业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提高21.86%,工业销售利税率13.90%,比上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工业资金利税率19.75%,比上年下降3.58个百分点,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10天,比上年延长13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较好。1989年,全市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比上年下降41.00%,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15.58亿元,比上年下降40.20%;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1.87亿元,比上年下降45.20%;因齐鲁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已大部投资完毕,全市生产性投资完成14.38亿元,比上年下降46.10%;非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3.7亿元。增加10.70%。非生产性投资占总投资的25.7%。

重点工程建设在治理整顿中得到保证。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9.34亿元,其中:20项市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中,已有张店热电厂二期工程、淄博铝厂扩建、淄博钢厂10万吨线材改造、张店煤矿、50万伏输电线路淄博段、淄博电大等8项工程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4.5万吨腈纶、280万平方米釉面砖等重点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开工。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34.9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2.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52.0%,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59.5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11万平方米,下降1.8%。

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4.3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139.7%,全市固定资产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有:煤炭60万吨,烧碱(折合100%)20万吨,水泥16.30万吨,化学农药1500吨,植物油3030吨,日用陶瓷900万件,新改建公路51.7公里,学生席位9270个。

建筑业在投资紧缩的情况下深化改革,普遍推行了招标等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全市74个三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抽查中有21个经抽查验收全部合格。淄博建筑公司已经打入美国关岛等国际市场。

四、公路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事业继续发展。198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238公里,比上年增长5.78%。各类民用汽车达到2.84万辆,比上年增加3100辆。博山西过境路、张博路立交桥等三路两桥工程竣工通车,大大提高了我市公路通车能力。1989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916万吨,比上年增长1.2%,货运周转量9.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1%,公路客运量972.5万人,比上年减少3.2%,客运周转量5951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