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31 淄博市统计局

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6%,财政支出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1%。税收完成较好,比上年增长9.5%。

金融部门配合整顿治理,较好地发挥了经济杠杆作用。存款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贷款控制在规模以内。年末银行各项存款总额42.6亿元,各项贷款总额46.1亿元。通过开办保值储蓄、有奖储蓄、提高储蓄利率等措施,年末储蓄余额达到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3%。但货币投放较多,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8664万元,超过计划的33.3%。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18万元,比上年增长36.5%。赔款支出1235万元,比上年增加47.1%。

1988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122.1%。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22.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9.3%。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都上升较大。其中:食品类131.6%,鲜菜类168.3%,衣着类113.3%,日用品类107.6%,书报杂志类114.0%。

六、外经、旅游

1988年,我市对外经济交流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地方签订利用外资合同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1092万美元,累计建成三资项目7个。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年内共接待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690人,旅游外汇收入185.74万元,都比上年有较大增加。

七、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城市面貌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年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的投资9228万元,比上年增加13.5%。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228公里。市内公共交通有所改善,年末市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528公里,市内公共汽车310辆,出租汽车51辆,全年客运量67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7%。城市供水情况有所改善,自来水和自备水综合生产能力每天37.3万吨。液化气用气人口44.9万人,比上年增长11.9%,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855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安排治理项目348项,总投资4073万元,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133万平方米。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教兴市的方针初见成效,1988年,全市共有独立的科研机构46处。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8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89万人,初级职称的4.73万人。科研成果取得好成绩,全市1988年共取得科研成果301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5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多层次教育网络基本形成。198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0.29万人,普通中学278处,在校学生16.79万人,各种中等专业学校12处,在校生0.61万人,技工学校27处,在校生0.93万人,职工高中、职业中专47处,在校学生1.58万人。基础教育继续加强,全市城区和半数乡镇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形式趋于成熟,自学考试制度日臻完善。全市各类成人高、中等专业教育在校生1.87万人,成人高校6所,中专17所,在校生0.83万人。高教、中专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教育蓬勃发展。其中年内高教自学考试开考16个专业,毕业学员511人。托幼事业和特殊教育也有新的发展。

文化、广播、电影事业取得新的进展。1988年,全市共拥有各类影剧院和电影放映机构453个,文化、艺术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年内共发行各类图书1603万册,淄博日报、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发挥了动员人民、振兴淄博的作用。淄博日报自办发行达到8.28万份,比上年增加0.88万份。市人民电台和电视台平均每日播出时间达到11.15小时和11.45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9%。自办节目增加,年内有6个电视和广播节目获得省以上奖励。

档案管理逐步走上轨道。全市有综合档案馆7处,城建档案馆1处。截至1988年末,馆藏各类历史档案14.28万卷,图书资料5.56万册。年内查阅利用档案6318人次。

卫生事业。1988年,全市各类卫生机构710个,其中医院149个,疗养院2个,门诊部、所522个。拥有医疗床位1.07万张,比上年增加3%,拥有各类卫生人员1.74万人,比上年增加5.4%,其中医师及相当医师以上的卫生人员达到0.71万人。医院住院病人治愈率79.3%,好转率16.2%。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总体运动水平跃居全省上游。1988年,我市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中,共获金牌50枚、银牌44枚、铜牌51枚。通过与济南市共同主办全国第一届城市运动会,促进了我市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1988年末,全市共有业余体校9所,在校学生1178人,有体育馆3个,张店区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九、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据抽样调查,1988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月生活费收入99.16元,比上年每月增收20.36元,增长25.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3%,农民人均年生产性纯收入766元,比上年增加79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人均储蓄760元,比上年增加195元,增长34%。城乡居民中电视机、冰箱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都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其中,每百户城市居民年末拥有彩电49.3台,冰箱58.7台,分别比上年增加18.3台和36.7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年末拥有电视机73台,比上年增加6台。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7.7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使部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1988年,全市新安置各类职工3.95万人,职工人数达到53.4万人,比上年净增加1.3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1773元,比上年增长22.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与上年持平。其中企业单位年平均工资1784元,机关、事业单位因教育、卫生等调资,年人均工资达到1710元。国家机关年人均工资为1577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有所下降。

十、人口

据人口抽样调查,198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5.23‰,死亡率6.17‰,自然增长率9.06‰。1988年末,全市总人口287、46万人,非农业人口104.78万人(新口径)。全市计划生育率99.7%,晚婚率83.6%。现正面临人口生育高峰期,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多,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注:①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指标,系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②公报中部分指标是年度的初步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