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31 淄博市统计局

(1988年3月1日)

198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我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农业总产值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国民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农业

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干旱、低温和特大风雹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好的收成,粮食生产以秋补夏效果明显,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8%,上升为37.0%(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表)。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大牲畜、羊年末存栏数大幅度上升。牛奶、牛羊肉、禽蛋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见下表)。

农业投入逐年增加,生产条件不断改善。198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拖拉机2.3万台,增长11.9%;农用汽车0.5万辆,增长1.2%。农村用电量6.1亿千瓦小时,增长17.4%;化肥施用量6.1万吨(折纯),减少2.7%。

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完成4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工业、建筑业、商业产值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达52.52万人,占整个农村社会劳力总数的53.7%: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4.4%。

工业

通过狠抓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和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硅着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3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个体工业产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4%。乡镇及以下工业完成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0.3%。轻工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重工业总产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轻重工业所占比重为28.9%和71.1%。

在重点考核的60种一业产品产量中,比上年增长的有39种,占65%。增长幅度30%以上的有交流电机、合成橡胶、汽车、生铁、毛线、布、日用精铝制品、针织品折纱、电风扇等产品(见下表)。

全市工业企业狠抓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264项重点质量项目检查,达到或比上年提高的有232项,占87.9%。全市优质产品产值比重为24.5%。多数产品和原材料、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

乡镇以上独立核算1165个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市属预算内工业利润总额为1.25亿元,税金总额0.78亿元,可比产晶成本比上年上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比上年减慢。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通过认真执行“三保三压”方针,压缩一般性建设,加强了重点建设,投资效益、项目竣工率都好于往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7.2亿元,比上年增长71.7%,其中生产性建设完成投资24.7亿元,增长81.6%;全民基建投资20.2亿元,比上年增长79.4%,占完成投资总额的74.4%,其中中央和省属项目投资增长90.7%,市属项目减少29.5%。列入1987年计划的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4.3%,其中有九项工程如期和提前竣工。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其中住宅11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5.0万平方米。

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3,9亿元,比上年增长9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44.5%上升为51.0%。

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水泥16.5万吨,服装46。8万件,日用陶瓷564万件,平板玻璃30万重量箱,电扇10万台,硫酸1万吨,烧碱4000吨,布洛芬50吨,吡哌酸60吨,咖啡咽系列产品200吨,改建公路58.2公里,新建城市道路7.8公里,大专学生席位1500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012个。

全市全民独立核算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641元,比上年增长20.4%。

运输邮电

运输业发展较快,运输能力进一步扩大。1987年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1674.1万吨,比上年增长2.35%;货物周转量6972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06%。其中专业运输公司货运量增长3.1%,社会部门(包括个体)货运量增长2.3%;专业运输公司货物周转量21584.万吨公里,社会部门货物周转量48143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23.2%。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121.6万人,客运周转量50288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0.0%。

1987年各项主要邮电业务量和业务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年末电话机总数44615部,比上年增加5930部,增长15.3%。直拨长途电话新开通128个大中城市和地区。新开展了有声信函、邮政快件等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商业、金融和物价

全市商业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试行租赁经营,疏通流通渠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3.3亿元,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和20.7%。流通领域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集体和个体经济迅速发展。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已开始形成。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企业7.6亿元;集体企业9.3亿元;个体2.8亿元;分别增长12.9%、36.2%和12.2%。集体和个体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4.7%和13.7%。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绝大多数比上年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食用植物油12853吨,增长23.6%;水产品6393吨,增长6.1%;酒24809吨,增长16.9%;呢绒10313百米,增长32.2%;绸缎41949百米,增长35.3%;家用电冰箱15741台,增长1.2倍。

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达4.7万个,比上年增长16.3%;从业人员12.4万人,增长14.0%。其中个体网点40910个。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商品成交额大幅度增长。全市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发展到243个,综合集贸市场成交额达3亿元。

全市各金融部门,积极开展新的服务项目,广开货币回笼渠道。全年货币回笼较上年多收0.28亿元。全市拆借资金成交额累计达21.1亿元。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发行任务。全年保险业务收入0.4亿元,增长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