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都江堰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3-28 成都市都江堰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乘势奋进、赶超跨越的关键之年。面临“尾雁快飞、尾雁赶超”的发展要求,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和发扬灾后重建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务实苦干,努力为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贡献,创业绩。2011年,全市围绕“产业振兴”、“改革突破”、“投资促进”、“管理提升”四大主题,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一、综合

2011年,全市经济呈现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特点,经济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逐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6.7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位居远郊县市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1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8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46.7%和49.9%。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18.2%,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7%。

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还需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对全市经济拉动不足;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需加速发展。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4.5%。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7.3万亩,总产量17万吨,和去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2万亩,总产量1.9万吨,同比增长5.7%。畜牧业规模化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72.5万头,同比下降1%;生猪存栏28.1万头,同比下降0.7%;家禽出栏109.3万只,同比增长7.2%。

“产业振兴”卓有成效。以现代农业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沙西线、成青线、龙门山沿线3条示范线,示范线共实施现代农业项目23个,投资3.4亿元;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装备建设,实施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等工程,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10万亩次,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5%,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39个,认证企业25家、绿色农产品认证企业1家,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19家;继续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主办了2011中国·都江堰青城三月三采茶节和2011中国西部·翠月湖金丝瓜节、2011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维C芳香之旅—龙门山都江堰猕猴桃上海巡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产城一体,全力推进工业新城建设。北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南区“三纵两横”骨架路网等基础设施加紧实施,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7.3万平方米倒班房及商配服务区,以及企业服务中心、学校、医院等综合配套设施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现代工业新城架构初步形成。2011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23%,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2.2%。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完成增加值32.8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42.4%;实现利税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9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其中一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8.9%。建安工程投资完成129亿元,同比下降20.5%;工程结算收入完成66.9亿元,同比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回落盘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总量有所回落。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3亿元,同比下降25.3%;工业性投资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7.5%。

房地产市场销售回落。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亿元,同比下降0.9%。同时,受宏观调控和市场内外部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逐月回落,全年商品房销售总面积72.48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2.7亿元。

五、国内贸易、对外开放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同比增长18%,总额、增幅均位居远郊第1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34亿元,同比增长1.5%;零售业实现54.15亿元,同比增长16.4%;住宿业实现1.79亿元,同比增长10.6%;餐饮业实现12.54亿元,同比增长32.6%。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同比增长16.5%;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61.2%。

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通过继续加大对外开放、投资促进工作力度,大力引进产业高端项目。2011年,实现国内省外实际到位内资55亿元,同比增长38.9%,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800万美元,同比增长28.8%,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0个。

六、旅游

旅游市场更加兴旺。2011年,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抓住成都获批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我市全面完成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景点重建,青城山旅游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虹口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完善古城基础配套设施,建成玉垒阁、东门城楼等标志性建筑,景城一体格局正在形成,接待能力显着提升;成功举办了清明放水节和虹口国际漂流节;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和景区数字化建设,开通400专线电话和官方网站;整合优化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门禁系统;开发了远程团队电子商务订票系统。全市接待游客1467.2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门票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8%。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建设成绩突出。2011年,改建农村客运班线(玉沿线)1条,新增IT大道公交线1条,新建港湾式站台160对,全力打造4路、2路两条公交示范线。进一步完善我市路网结构,共完成了蒲张路和中崇路2条通乡公路的路面改造工程;完成通村公路建设49.4公里;整治断头路10.77公里;完成环山旅游健康通道主体建设任务。2011年,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463.3公里,客运量7065万人次,货运量2097万吨。全市汽车拥有量11.66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