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光泽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光泽县统计局 (2012年3月20日) 2011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认真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全力打好“五大战役”,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7%。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3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99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城镇单位从业人数20832人,比上年末增长16.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58元,比上年末增长17.4%。 全县财政总收入3.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1.06亿元,增长48.1%,地方级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42.9%;税性收入比重为86.7%,下降0.4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6.64亿元,增长32.4%。在地方级收入中,国税收入0.20亿元,增长42.5%;地税收入1.45亿元,增长53.5%;财政系统组织的各项收入0.34亿元,增长1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6535亩,比上年减少5489亩,其中稻谷面积182726亩,减少3751亩;烟叶种植面积38419亩,增加11123亩;油料种植面积10024亩,减少14亩;蔬菜种植面积51556亩,减少1147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1041吨,比上年减少1014吨,下降1.3%,其中稻谷70623吨,下降0.9%。 木材产量79020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6290立方米,下降59.5%。毛竹采伐310万根,增加70万根,增长29.2%。篙竹150万根,减少230万根,下降60.5%。 肉类总产量140617吨,比上年增加32803吨,增长30.4%,其中禽肉产量135924吨,增长31.6%。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96.7%,较上年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淡水鱼产量8227吨,比上年增长2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23.2%。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36亿元,增长24.4%。其中,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1.76亿元、43.54亿元和0.67亿元,分别增长(现价,下同)16.6%、48.1%和8.6%。四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2.48亿元,增长4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30.0,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4.54亿元,增长44.5%;实现利税5.18亿元,增长61.7%,其中利润总额为4.71亿元,增长75.4%;工业产品销售率96.1%,比上年略降0.5个百分点。 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49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税金总额71.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5.44亿元,增长30.9%;农村投资完成2.30亿元,增长2.8%。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14亿元,下降62.9%;第二产业投资12.11亿元,增长316.3%,其中工业投资11.9亿元,增长150.7%;第三产业投资3.19亿元,增长185.7%。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5%。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26.94万平方米,增长108.2%;商品房竣工面积3.9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6.22万平方米,下降10.1%;商品房销售金额2.29亿元,增长6.0%。 省市在建重点项目8个,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6%。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第四饲料厂建设项目和福建光泽一达科技竹木有限公司竹木建筑装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第三肉鸡加工厂进行试生产、第四肉鸡加工厂完成土地平整及主体厂房基础浇注;芜湖轻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项目和光泽县鼎盛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竹装饰板生产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从企业规模看,限上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增长49.5%;限下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25亿元,增长10.5%。 六、对外经贸 全年外贸出口总值21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2.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7亿元,增长226.5%。合同利用外资289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口径)510万美元,增长1278.4%。 七、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43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同比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20.65亿元,比年初增加4.59亿元,同比增长28.6%。 八、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 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0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9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8507人;小学校数84所,小学专任教师876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031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全年专利申请数18件,专利授权数35件,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30项,外观设计4项。 全县85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的村达65个,有线电视用户2.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885公里,年末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54%;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09%。 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2所,拥有住院床位44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83人;卫生防疫人员26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公安户籍年末总户数45697户,年末总人口160206人,出生人口1314人,死亡人口2136人,迁入人口1645人,迁出人口3364人。根据市统计局反馈的主要人口数据指标,全县常住人口13.4万人,城镇化水平41.9%,出生率12.0‰,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5.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76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56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