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运输量541.6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44313.3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4.5%和14.3%;旅客运输量389.67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21679.8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3.6%和6.8%,综合运输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我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223.60万元,增长25.7%。电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不含网通、铁通电话、下同)达5.1万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0部;小灵通0.27万户,下降39.0%;宽带2.5万户,增长8.0%。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1.80亿元,增长49.4%;限额以下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09亿元,增长8.8%。从行业看:①批发贸易企业零售额1.80亿元,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企业0.48亿元,增长59.7%。②零售企业零售额24.84亿元,增长21.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销售额10.70亿元,增长47.6%。③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5亿元,增长27.0%,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0.61亿元,增长78.6%。 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5.1%,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6.8%;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1.6%。除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1%外,其余七大类商品与服务价格均有上涨,涨幅最大的为:食品类、衣着、居住,分别上涨9.5%、5.4%和4.4%;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幅在1.8%-3.3%之间。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出口创汇快速增长。全年出口创汇2099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达19736万美元,增长59.4%;实际利用外资达3425万美元(可比口径),增长13.2%;合同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增长10.2%。 旅游业稳步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吃文化城(一、二期)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小吃文化城三期、城市文化广场、淘金山风景名胜区、马岩生态园、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开发。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93.84万人次,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9.28亿元,增长20.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42亿元,增长22.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10亿元,增加6.64亿元,增长15.3%。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3.89亿元(不含世行,农发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比年初增加17.15亿元,增长17.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我县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新险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全县保费收入12552.30万元(不含太平洋、中华、新华保险等),同比增长18.4%;全县保险赔款给付金额4022.85万元,降低27.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我县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发展战略,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全年组织实施县及县以上科技项目31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5项,有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截止2011年12月,我县企业授权专利总数75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68件,外观设计1件。全县举办各种科技实用技术培训400余期,培训人员10000余人次。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428人,在校生3837人,毕业生1278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初中在校生8401;小学在校生18992人,增长3.4%,小学生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0%。全县教职工数达2937人,专任教师261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县图书馆全年新增存书0.53万余册,同比比增长51.0%,截止年末共存有8.90万册书;投入340万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随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人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9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已达4.3万户,增长13.2%。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98.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项目活动5项,参赛运动员685人,少体校在校学生120人,常年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达4.32万人次。在十四届省运会上,我县全体运动员发扬团结拼搏精神,取得金牌数全市排行第二的好成绩,其中:金牌7.5枚,银牌3.5枚,铜牌3枚。2011年,体育公园项目累计投入18300万元,完成体育公园园林景观工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五人制足球场、畔溪挡墙、西侧护坡等项目建设,主体育馆、游泳馆与综合训练馆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3个,其中:县直各类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10个、分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厂矿医疗卫生单位11个;民营及个体医疗机构33个。全县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19人,其中:医师、医士543人,护师、护士426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总数846床,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10床,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26床,厂矿70床,个体40床。全县村级卫生医疗所17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级医生251人。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自然增长960人,自然增长率为3.8‰,比上年下降7.9‰。全年出生人口2896人,出生率11.4‰,比上年下降7.6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936人,死亡率7.6‰,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5.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0万人,占总人口的46.1%,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0元,增长14.0%,年人均消费支出13623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9113元,增长17.3%,年人均总支出10739元,增长17.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县完成社会保障卡制卡20.03万张,已发卡20.03万张。参保登记108327人次,综合参保登记率为93.2%。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30219人,全年征收养老基金8320万元。全县工伤保险参保34946人,征收工伤保险费760万元。全县生育保险参保18800人,征收生育基金297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34100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645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