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红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7 红河州红河县统计局

红河县统计局

2012年3月7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争创一流的标准践行大山精神,为加快推动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力争当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排头兵,确保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65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610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2050万元,较上年增长23%,(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490万元,同比下降3.1%;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560万元,同比增长3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840万元,较上年增长13.2%。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42.4%:19.2%:38.3%。人均GDP达到5588元,同比增长10.8%。非公经济增加值67925万元,占全县GDP的40.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1年,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及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挽回旱灾损失,促使全县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全年共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0823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8.2%,其中农、林、牧、渔产值分别为49785万元、8897万元、43075万元、447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6.1%、4.3%、-7.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00万元,增长23.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2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0773亩,增长2.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9791亩,增长0.8%,其中:甘蔗面积58971亩,下降3.4%,木薯面积48370亩,增长8.3%。粮经种植比例为60.1%︰28.5%。

畜牧业、渔业生产。大牲畜年末存栏数91971头,比上年减少2.5%;肥猪年末出栏数244044头,增长10.7%;肉类产量23544吨,增长9.6%;禽蛋产量1804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3515吨,下降4.0%。

农业生产条件。全县年末农村劳动力总资源数169488人,比上年增长2%;年末总耕地面积233686亩,比上年减少0.8%;有效灌溉面积14517公顷,水库蓄水量3500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13659万立方米;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7049吨,增长16.9%;农村用电量2743万千瓦时,增长11.3%。

乡镇企业。全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5129万元,比上年增长63.3%;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2050万元,增长43.5%;上交税金1634万元,增长44.5%;从业人员6785人,增长0.4%。

三、工业

201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1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轻工业31176.8万元,增长2.6%,重工业10127.9万元,增长33.5%;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9851万元,下降13.4%;规模以下企业产值21453.7万元,增长42.7%。产销率达97.6%

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000.1万元,增长14.98%,产销率为95.1%;实现利税5101.1万元,增长26.53%,利润总额2450.2万元,增长39.57%;实现工业增加值6285.9万元,下降8.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11316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23.8%;单位产值能耗0.64吨标煤/万元,较上年下降9.5%;万元GDP能耗为0.68吨标煤,较上年下降3.55%。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5654万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91606万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非农户(农村投资)完成投资64048万元,增长4.7倍,是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按完成投资比重划分:工业投资占15.2%;交通运输业占2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28.5%;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文体业占3.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4%,其它服务业占31.1%。全年施工项目199个,比上年增加77.7%,其中:新开工项目157个,较上年增长2.2倍。

2011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102.7万元,比上年增长45.0%;竣工产值3368.2万元,增长59.9%;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15910元/人。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业

2011年,全县通公路里程1185.8公里,其中:省、州道65.45公里、县道517.7公里、乡道521.4公里、村道93公里。全年货运量80万吨、客运量41.31万人;货运周转量2970.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117.5万人公里。

2011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308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387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0%、3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03户,同比减少51.9%;移动用户93913户,同比增长63.3%。因特网用户4025户,同比增长26.8%。

六、商贸、旅游与招商引资

2011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镇零售35529.4万元,农村零售11986.6万元,分别增长22.8%、12.5%;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3703.6万元,较上年增长25.8%,其中:国有经济实现2018.7万元,较上年增长21.4%;非公经济实现43812.4万元,其中个私经济实现30910万元,分别增长19.6%、18.1%;按行业分:批零业实现38747.4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8768.6万元,分别增长20.2%、19%。据工商报表反映,2011年末全县共有个体经营户3555户、从业人员5563人,分别较上年增长8.9%、8.4%;私营企业117户、从业人员2389人,分别增长13.6%、35.1%。

为全面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打造“离昆明最近的哈尼梯田”、“云南最惹火的狂欢圣地”旅游品牌,促使全县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海外游客611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8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4%;接待国内游客12.78万人次,创收8667.74万元,同比增长27%;旅游业总收入达8850.32万元,较上年增长24%。

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共引进招商实施项目20个,省外到位资金608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到位州外资金393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1%。

七、财政、金融及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070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28万元,同比增长48.3%;财政支出114395万元,同比增长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