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阳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贸易、旅游业和金融业 消费品市场交易活跃。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8亿元,增长14.7%,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9.57亿元,增长14.7%,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5.41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97亿元,增长13.5%;零售业零售额19.23亿元,增长15.3%;住宿业零售额0.41亿元,下降1.3%;餐饮业零售额3.37亿元,增长14.4%。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出口贸易创汇实现1435万美元,比增长162.2%。 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我县继续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大力打造生态和人文历史旅游品牌,提高景点建设规模和档次,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功举办了“2011广东清远(阳山)温泉旅游文化节”。旅游业经营情况良好,接待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全年共接待游客336.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接待游客32.98万人次,增长27.8%。全年旅游收入总计17.67亿元,增长84.1%。全县拥有星级酒店8家,客房总数948间。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201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2.06亿元(人民币口径,下同),比年初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6.65亿元,比年初增长14.9%,单位存款余额13.25亿元,比年初增长2.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98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6亿元,比年初增长4.6%。中长期贷款23.21亿元,增长23%。 六、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1年,全县小学招生3919人,在校生23167人,毕业生5188人,小学专任教师2237人。普通中学招生10604人,其中高中招生306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183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7678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1196人,其中高中毕业生239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14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8.6%和71.5%。 科技事业积极推进。全年共申报省市项目54项,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5个,先后组织了专家对我县实施的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其中结题验收省科技项目3个,市科技项目13个。进行成果鉴定3个,推荐申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7个。举办了农业技术培训班35期,培训农民约10000人次。举办了技术专题培训班,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1000多人次。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培训阳光工程学员1099人。 七、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广播电台各1个。图书馆藏书8.1万册。博物馆收藏文物850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89件(套)。体育馆举办各类运动会15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80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3万人。全年放映电影2318场,观看人数达60万人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2011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42.3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由上年的1237张增加到1332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由上年的1086人增加到1128人。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婴儿死亡率为6.32‰,下降1.69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13‰,下降2.17个千分点。 八、环境保护 环保工作继续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有效开展。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63.82吨,比上年大幅减少1387.85吨,二氧化硫去除量3391.32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49.7万吨,比上年下降29.8%,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混合废污水处理率为5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势头趋缓。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4.71万人,比上年增加36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1万人,比上年减少509人。人口出生率12.82‰,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死亡率5.45‰,人口自然增长率7.37‰,比上年提高0.26个千分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01元,增速均为9.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全年有21468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933人,企业参保人数1835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77755人。14501人参加工伤保险,12538人参加失业保险,49452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包含农村合作医疗),9501参加生育保险。各项基金总收入14770万元,各项基金总支出13122万元。全年离退休人员7072人,支付离退休费10018万元。全年列入低保对象8921户22871人(其中城镇306户704人,农村8615户22167人),比上年减少了1551户3878人。全县共有五保户2882人,其中敬老院供养的314人,分散供养的2568人。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15张,收养5人,敬老院14个,床位602张,收养人数319人。 注:1、本公报数为2011年度初步统计数 2.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3、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的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长速度。 4、各项指标均使用相同口径数据进行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