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6 宜春市樟树市统计局

(樟树市统计局)

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全力以赴抓突破,攻坚克难促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综合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06亿元,比上年净增30.09亿元,是历史上增量最多的年份;增幅达17.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3.3个百分点,比宜春市高出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9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58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4:54.6:29.0调整为15.7:55.6:28.7.

全年财政收入17.09亿元,增长33.2%,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2亿元,增长49.1%,同比提高2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15.41亿元,增长33.3%,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15%,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全市财政支出18.30亿元,同比增支3.45亿元,增长23.2%。财政支出倾向民生,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城区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公共安全等基础保障支出分别增长21.2%、22.4%、31.5%、30.7%和31%。全年共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补贴资金1.8亿元,共投入民生资金8.65亿元。

年末从业人员32.79万人,增长2.1%。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00人,城镇就业率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181人,解决“4050”人员就业人员950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8亿元,可比增长6.3%。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1218公顷,增长5.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2361公顷,增长3.3%;棉花种植面积219公顷,增长31.1%;油料种植面积25412公顷,增长17.6%;中药材种植面积2603公顷,增长1.4%;蔬菜种植面积8757公顷,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53.9万吨,仅下降0.3%,大灾之年粮食总产与去年相差不大,实属不易。

全年肉类总产量8.88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总产量6.35万吨,下降1.4%。年末生猪存栏41.27万头,下降4.2%;生猪出栏77.11万头,下降3.7%。家禽存笼432.14万羽,增长26.1%;家禽出笼1024.34万羽,增长3%。全年水产品产量38305吨,下降5.2%。禽蛋产量8468吨,增长62.8%。

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56家,有5家龙头企业列入“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个,直接带动农户5.5万户。全面完成了92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和“三绿一处理”工作任务,连续第四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通道绿化391.53公里,造林面积5.2万亩,建设高产油茶基地1.1万亩,荣获2010年度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先进县市称号。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380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9.53万千瓦,增长16.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57万千瓦,增长13.1%;联合收割机达689台,增长11.5%。实际机耕面积94349公顷;机械收获面积65633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3922吨,下降1.1%,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完成了4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36%,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种技术推广示范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7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占生产总值约比重4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2亿元,增长26.51%,同比提高9.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宜春市4.81和1.61个百分点。四大支柱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03亿元,同比增长47.4%。其中,酒业完成产值20.52亿元,增长9.9%;药业完成产值47.78亿元,增长38.67%;盐业完成产值25.92亿元,增长43.20%;机械五金制造业完成产值29.69亿元,增长6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白酒4.39万千升,增长6.2%;原盐162.49万吨,增长18%;中成药5327.07吨,增长32.6%;电动葫芦1903台,增长3.7%;单双梁起重机1789台,增长40.6%;香料1654.38吨,增长68.75%;水泥23.71万吨,下降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29%,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359.69,同比提高108.1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40亿元,增长52.31%,同比提高41.07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5.35亿元,增长85.59%,同比提高85.41个百分点,其中利润额15.21亿元,增长154.17%,同比提高155.4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总数达111家。2010年,我市荣获“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称号。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6.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率为6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2.29亿元,增长29.6%。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31亿元,下降35.0%;第二产业投资76.52亿元,增长51.4%,其中工业投资76.52亿元,增长51.4%,工业投资占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74.8%;第三产业投资20.46亿元,增长1.3%。

全年施工项目、本年新开工项目和投产项目分别达到178个、126个和129个,同比分别减少1个、33个和5个,同比分别下降0.6%、20.8%和3.7%。全年全市当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5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增长7.0%。一期投资35亿元的宏宇能源、投资30亿元的新恒基盐温泉养生、投资8亿元的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等一批特大项目,不论是规模还是投入,都为樟树历史上之最,这些项目的相继落户、开工,将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我市被省发改委评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市”。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75亿元,增长24.0%,同比提高38.2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增长141.8%;商品房销售面积21.99万平方米,增长56.7%;商品房销售额4.83亿元,增长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