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永新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004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24516万元,增长17.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9488万元,增长17.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567万元,增长18.4%;零售业实现136525万元,增长20.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05万元,增长31.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307万元,增长1.7%。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依托优势产业,强化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实际引进内资157300万元,增长32.3%。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额86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3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683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5330万人公里,增长0.2%。 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05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3580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6705户,移动电话用户(含移动、联通、电信)195500户,电信宽带网用户达19238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61563万元,比年初增加149280万元,其中,单位存款192010万元,增加5103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6741万元,增加10093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0670万元,比年初增加3472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62851万元,增加7916万元;中长期贷款为107808万元,增加29893万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公司(含中国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77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43.51万元,增长43.2%;寿险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536万元,增长8.1%。支付各类赔款1194.34万元,增长21.9%。其中,财产保险公司支付赔款1022.34万元,增长23.3%;寿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172万元,增长13.9%。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建校舍3.5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普通高中在校生10736人,初中在校生21548人,小学在校生38343人。拥有幼儿园118所,在园幼儿13753人。全县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76人,初中专任教师1222人,小学专任教师1868人。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9090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00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79人,其中,执业医师398人,注册护士44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514371人,比上年末增加1266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2.09‰,死亡率5.28%,自然增长率6.81‰。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4.03。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06元,比上年增长12.6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560元,增长26.8%。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3179元,比上年增长11.8%,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63平方米。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发展和谐共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加大了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20户,2.7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完成移民搬迁139户,650人。大力实施了86个新农村点建设,积极开展了8个集镇和315个自然村清洁工程建设,农村垃圾处理逐步走向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十一、环境与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68.0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441.1吨,在目标控制范围内。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100%;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逐步下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