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乳源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4 韶关市乳源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九次和第十一次大会精神,打好民族牌、走好生态路,立足新起点,推动新跨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突出“五个着力”,强势推进工业强县和加快绿色崛起建设进程,努力克服主、客观不利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的进步。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第二产业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2%;第三产业增长1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7%。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1.8:51.6:36.6,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0.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少,后劲乏力;生产、生活成本高企经济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等。

一、农业

2011年我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以扶贫“双到”和生态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统筹农业农村工作,培育壮大绿色特色农业和休闲产业基地发展。促进了农林畜渔业的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据统计:全年农业总产值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产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畜牧业产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7.1%,渔业产值1998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14万亩,较去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达到5.8万吨,较去年增长3.1%。其中:水稻总产达4.74吨,较去年增长3.3%。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猪出栏量比上年增长22.2%,生猪年末存栏量增长13.5%;耕牛年末存栏量比上年增长7.1%;猪、家禽等肉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1.6%。渔业平稳增长。年末水产品产量2069吨,比上年增长4.1%。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受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制造业企业订单不断减少,大幅度影响了我县以制造业为主打的工业经济;且年降雨量偏少,水电行业亦不给力,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体工业的增速。据统计,全县工业总产值9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产值9.79亿元,增长0.8%。工业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767万元,比上年增长7.1%。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县属区域自主投入不足,但在省重点工程(广乐高速)、东阳光重点项目和房地产开发等共同推动下,投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19.78亿元,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增长49.4%,广乐高速完成7.17亿元,增长111.4%。

全年共施工项目52个,其中23个项目均已竣工投产。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东阳光电化厂双氧水10万吨/年产;磁性厂、精箔、化成箔等一系列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完成。

四、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当年全县货运量231万吨,比上年增长4.5%,货物周转量19231万吨公里,增长3.9%;旅客客运量8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汽车站6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平稳。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6万门,比上年增长5.5%。固定电话用户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8万户。电信企业营业收入11710万元,比上年增长40.8%。邮政业务总收入1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1%。互联网用户1.4万户,比上年增长29.6%。

五、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畅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55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7亿元,增长35.6%。按地域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4%。

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外资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全县外贸出口总值88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20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旅游业发展持旺。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19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5.5%,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11年我县财税、金融部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严格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财政增收、金融稳定的目标。

据财政部门统计: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6%。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有3万户居民参加家庭财产保险,参加财产保险企事业单位60个,有3.1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全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542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1006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额1212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金额571万元,各类人身险给付金额641万元。

七、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开拓创新。以创强为抓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民族、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好成绩。年末全县有普通学校57间,招生人数7987人,毕业生人数9835人;在校学生人数3.31万人。在校人数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7万人,其中高级中学在校学生3183人,小学在校学生1.34万人,在幼儿园接受学龄前教育的儿童5876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88.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职业教育学生推荐就业率100%;普通高考取得较好成绩,全年普通高考生考入国内普通高等院校1062人,其中本科366人。普通学校的专任教师1914人。

民族文化稳定发展。年末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农村文化站9个,调频广播电台0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网点1座,有线电视覆盖率4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