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大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进位赶超为目标,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进程,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发展稳健,质量趋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540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52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24万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14816万元,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21351元,增长9.9%。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0:52.3:32.7调整为14.7:52.5:32.8。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11.2%,占GDP的比重达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7.8%;衣着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5.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2.9%。 全县财政总收入63405.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财政收入2070元,比上年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37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1066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教育支出18322.2万元,增长43.6%;医疗卫生支出11450.3万元,增长5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67.3万元,增长30.2%;住房保障支出3629.2万元,增长11.3%,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97397亩,比上年减少42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55440亩,减少239亩;经济作物面积103363亩,增长2.9%;其他农作物面积38594亩,减少1.1%。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面积88198亩,减少1041亩,减少1.2%;晚稻面积101273亩,增加672亩,增长0.7%;玉米面积9749亩,减少2.5%;花生面积17308亩,减少1.4%;蔬菜面积81517亩,减少50亩;果用瓜面积3956亩,减少313亩。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203亩,减少12亩;果园面积75445亩,增加175亩,其中脐橙面积43695亩,增加155亩。 当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333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22860立方米,竹材156.47万根,油茶籽25吨,油桐籽5吨,松脂220吨,竹笋干30吨。 全年生猪出栏236140头,比上年增加9300头;家禽出笼682.4万只,增加20.52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24758头,比上年增加4788头;家禽存笼208.12万只,增加5.67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8354.3吨,比上年增长3.9%;水产品产量9807吨,增长5.5%。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9678千瓦,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用运输车1496辆,比上年增加806辆,增长1.2倍;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335台,增长9.7%;农用水泵3672部,增长18%。全年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36座,引水工程893处,机电排灌面积2050公顷,全年有效灌溉面积900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600公顷,机耕面积16068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530万千瓦时,增长3.2%;化肥使用量(折纯量)7751吨,增长0.1%。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4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6603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6928万元,增长8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8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287万元,增长22.3%,工业产品销售率93.6%。 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73092万元,增长73.4%;实现利税总额20415万元,增长134.9%,实现税金12872万元,增长199.9%。 在全县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中,钨、新材料、新能源、旅游工业、新医药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439642万元,增长91%,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8.5%。 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4.03平方公里,入园投产企业51户;全年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年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32亿元,增长85.2%。 (注:统计范围为辖区内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3051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2%。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03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49.11亿元,增长24.1%。在500万元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开发投资2.49亿元,增长59.1%。 五、城乡建设 全年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66亿元,增长12.3%。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0.49平方公里,城区拥有公厕13座、垃圾中转站10座。全年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3470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绿地率达39.1%。 全县乡村公路建设总投资3160万元,比上年增长76.3%。全县105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的行政村105个,通村率100%。100%的行政村通汽车、通电话、通电。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26.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609.3万元,增长1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917.5万元,增长16.6%;按行业分类,批发业零售额49834.2万元,增长5.4%,零售业零售额97233.1万元,增长23.7%,住宿业零售额3527.9万元,增长21.1%,餐饮业零售额25931.6万元,增长1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6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18公里,国道46.46公里,省道16.72公里,县道194.38公里,乡村公路860.76公里。年末拥有载客汽车92辆,比上年增长5.7%,载货汽车1145辆,增长5.8%。全年货物周转量33081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12721万人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