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3 银川市统计局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10.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5.26亿元,增长14.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45.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6%。其中,短期贷款497.88亿元,增长31.8%;个人贷款及透支114.79亿元,增长30.5%;中长期贷款1365.04亿元,增长13.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18亿元,增长30.5%;人身险保费收入20.90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额7.78亿元,增长31.4%,其中,财产险赔款4.58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3.2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研究生培养单位3个,招生1290人,比上年增长33.7%;在学研究生3513人,增长18.8%;毕业生967人,增长21.6%。普通高等院校13所,招生2.40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在校生7.41万人,毕业生1.62万人,分别增长11.1%和1.3%。成人高校1所,招生1.12万人,增长3.8%;在校生2.49万人,下降12.6%;毕业生0.85万人,增长47.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1所,招生2.56万人,增长9.4%;在校生6.01万人,增长8.3%;毕业生1.53万人,下降10.5%。普通高中24所,招生1.77万人,增长8.6%;在校生4.84万人,增长2.1%;毕业生1.59万人,增长10.4%。初中44所,招生2.54万人,下降2.7%;在校生7.54万人,下降0.7%;毕业生2.26万人,增长3.7%。小学212所,招生2.49万人,增长5.5%;在校生14.82万人,增长0.5%;毕业生2.53万人,与上年持平。特殊教育招生41人,在校生362人。幼儿园159所,在园幼儿3.96万人,增长0.3%。农村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98.0%。“两免一补”资助困难学生3536人。

全年投入科技三项费用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倍;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2项,增长23.6%。全年申请专利量637件。拥有宁夏名牌产品140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9.93万户,增长4.1%。全年地方出版报纸15种,总印数10045万份;出版杂志36种,总印数1610万份;出版图书1282种,新出版957种,总印数2082万册。

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862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99个。卫生机构床位1032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644张。卫生技术人员1.8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461人,注册护士573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350人;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658人;乡镇卫生院38个,床位数354张,卫生技术人员593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54人。全市已认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07个,定点药店395个。全市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7%。

全年体育健儿获得全国冠军28个,获得金牌28块,银牌18块,铜牌16块。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202.57万人,增长1.1%。其中城镇人口150.67万人,乡村人口51.90万人;回族人口48.17万人;男性104.67万人,女性97.9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69‰,死亡率为3.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1元,比上年增加2408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31元,增长9.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3%。其中,支出增幅较大的是:食品增长20.9%、衣着增长17.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13.5%。城镇10%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5632元,城镇10%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40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增长4.5%。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70元,比上年增加909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07元,增长2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4.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6.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34平方米,增长18.9%。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2.13万人,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参保职工40.3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1.80万人。参加基本失业保险职工33.37万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86.5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3.80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中心敬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8个,共有床位1133张;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数150张,收养各类人员100人。全市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8万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7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2.1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0.37亿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745万元,接受城乡医疗救助14.90万人次。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7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6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33万元,筹集社会公益资金11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90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26.38平方公里,增长4.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563.82万平方米,增长3.2%。

年末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到63条,运营线路网长度1202公里,增长1.9倍。公交标准运营车辆1514标台;出租汽车运营车辆5006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99亿人次。

十三、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占总天数的91.2%。区域噪声平均值53.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黄河银川段水质达到三类。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066起,死亡124人,比上年下降2.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人,下降23.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35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01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从2011年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从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

5.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