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完成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9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专利申报403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外援科技智力队伍的作用,全年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新增15个。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036所(不含高校、技工校),在校学生57.56万人,教职工3.4万人。全市“两免一补”兑现资金3.1亿元,共接收“9+3”免费中职教育“藏区”学生119名。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投入资金2983万元,推进了15所城乡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大力调整城乡布局,整合中小学65所,改扩建3所城区城郊学校,建成7所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高考万人本科上线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管理所6个。文化站12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总藏量为491千册(件)。组织承办各种大型演出活动20场,创作剧本小品11个,歌曲6首,舞台节目11个。开展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专项整治15次,“扫黄打非”集中行动5次,检查全市网吧、歌舞娱乐场所、音像单位、电子游戏厅、电脑城等经营单位5006家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75家次,销毁各类非法出版物86950件。普查文物点2265余处,新增文物点1655处。 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市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乡镇广播站111个,广播覆盖率为96.1%。电视覆盖率为97.4%。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24828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5县(区),覆盖农业人口325.2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4%,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4.98‰。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达87.2万人。 2011年,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1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36个;市及各县(区)体育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达168万人次;承办了1次国际级、7次国家级和6次省级以上比赛和活动,举办市级运动会42次;参加2011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金牌28枚、银牌53枚、铜牌46枚。内江籍跳水运动员邱波获得上海游泳世界锦标赛男子双人和单人10米台两枚金牌,成为我市继巫丹、唐琳之后第三个世界冠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9022.1万元,创造历史新高,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了120名贫困学生运动员。 十、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57亿元,其中道路建设完成11.42亿元,城市道路竣工面积为34.8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05.80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4.73公顷。全年自来水产量5080万吨,天然气供气量29624万立方米。 初步统计,全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20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680万吨,氨氮排放量997吨,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9.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426.10万人,比上年增加5760人,人口出生率为10.41‰,人口死亡率为5.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全市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各项方针政策,据人口计生委统计,全市计划生育率为84.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02元,比上年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0%。农民人均纯收入6638元,增长2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448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8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46.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9.48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0.1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27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覆盖19.88万人,人均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77.8元、81.7元。新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8所,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2%。城乡困难群众人均医疗救助分别达到316.27元、268.61元,新建社区慈善爱心超市42个。全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854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8362套。其中,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10343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8197套。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内江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总产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