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内江”的总体要求,把握“全面开放、解放思想、跳起摸高”的工作基调,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较快增长,投资、消费需求扩大,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总量居全省第10位,增速居全省第8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增长20.5%;第三产业增长9.3%。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60.8:22.9调整为16.3:62.5:21.2。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89.65亿元,增长18.6%,占GDP比重达57.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7%,烟酒价格上涨8.3%,居住价格上涨7.7%,衣着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涨幅最大的食品类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约占68.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9.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上涨12.8%。 二、农业 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69亿元,增长4.2%;增加值139.76亿元,增长4.2%。 全年粮食总产量162.76万吨,比上年增加1.91万吨,增长1.2%,连续6年增产。油料产量9.50万吨,增长6.3%。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出栏生猪413.02万头,下降3.4%;家禽4364.93万只,增长1.6%;生猪存栏319.67万头,增长2.4%;肉类总产量40.07万吨,下降2.2%。主要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9万公顷,增长0.4%;水产品产量11.12万吨,增长7.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73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588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9.6%。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1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72万亩,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2064.7万立方米。解决了19.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0处,分散供水工程359处;新建及整治渠道552.87公里,新建硬化砖(石)砌囤水田3.87万亩,新建、改造山平塘2029口,新建蓄水池2842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2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22户。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09.50亿元,增长4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5%。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464.62亿元,增长42.4%,占规模工业的85.7%。 全市重点监测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有44种增长,增长面为73.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6.6点,比上年提高39.6点。总资产贡献率为39.0%,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1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2%;产品销售收入1703.48亿元,增长42.7%;利润总额107.75亿元,增长69.2%;利税总额201.71亿元,增长50.1%。 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28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6.5亿元,增长1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8.06万平方米,增长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6.52万平方米,增长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82亿元,增长20.3%。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554个。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32亿元,下降8.5%;第二产业投资163.45亿元,增长22.5%,其中工业投资163.15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投资199.0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0%。 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51.35亿元,增长17.0%;非国有投资231.47亿元,增长22.7%。非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60.5%。 全市到位域外资金395.3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国内省际间到位资金304.89亿元,增长27.1%;工业生产性项目到位资金311.96亿元,增长39.4%,占到位域外资金比重为78.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全年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完成2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建成通乡、通村公路共计1388公里,其中水泥路1096公里,油路292公里。建成9个乡镇客运站,完成26个农村客运码头的建设,完成农村渡改桥7座,完成公路安保工程国省道40公里,县乡道176.3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146.4延米,8座。年末全市公路管养里程达9656公里(不含150公里高速公路),其中,等级公路5793公里。 全年客运量0.9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8.8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5.8%和15.1%;货运量0.51亿吨,货物周转量49.3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6%和14.8%。 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3.30亿元,增长10.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8.84万户,增长0.1%;移动电话用户202.55万户,增长14.4%;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7.6部,比上年增加6部。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9亿元,增长18.1%。分地域看,城乡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50.86亿元和87.63亿元,分别增长19.3%和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93.56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93亿元,增长21.5%。按经营单位规模来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86亿元,增长38%;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6.63亿元,增长13.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57亿美元,增长52.5%,其中,出口2.33亿美元,进口2365.96万美元。全市获权企业212户,其中:新批获权企业22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97万美元。 全年接待游客1167.42万人次,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69.69亿元,增长31.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完成地域内财政总收入9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31亿元,同比增长24.1%。财政总支出160.73亿元,增长35.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22.03亿元,增长32.0%。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4.72亿元,增长1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全市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3.98亿元,下降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40亿元,增长20.8%;寿险保费收入18.58亿元,下降9.9%。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53亿元,下降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