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举办城区周末广场演出35场,镇村演出100多场。宝鸡新声剧团的《宝鸡民间社火》、周原镇张谢村的《社火脸谱绘制技艺》、阳平镇姜马村的《姜马察回音乐》、赤沙镇三寺村的《血社火》、风格岭镇毛家庄村的《西山酒歌》等5个项目被誉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卫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中医医院、陈仓医院外科大楼、妇幼保键医院和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有力地改善了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7个,床位数135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681人,其中,医生453人。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区中心敬老院,区职教中心、陈仓高中、人武部新营区、消防中队办公楼等建成投用,南环路东延工程、厂区初中、荣军医院等城区建设项目加速推进,新行政中心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佳苑二期住房、盛世花园住宅小区等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抢抓关中百镇建设机遇,阳平、周原、县功、凤阁岭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和城市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城镇化率得到提升。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全年完成绿化里程182.9公里,绿化面积3.65万亩,栽植绿化苗木249.7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28%。强化工业节能,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监测,淘汰和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72%,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划全面完成。年末全区公安户籍人口为60.4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1.39万人,女性人口29.07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8.0,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4‰。经上级评估,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9.67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379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4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7462元,增长26.9%。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5287.1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703.1万元。全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万人,并在全市率先具备了对农村“五保户”全部集中供养的条件和能力。总投资18亿元的虢镇茗苑、紫竹苑两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已开始动工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突破西山深入开展。全年西部山区七镇共完成项目投资4.2亿元,新修中小桥梁19座;实施移民搬迁502户、2102人;新栽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林5.2万亩;组织劳务输出3.1万人次;肉牛、土鸡存栏分别达到6.5万头、55万只。西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5元,比上年增长20.1%。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速为可比价; 3、全部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部分数据是根据区级有关部门提供资料整理; 5、未标注特别说明的数据其统计范围均按陈仓区全部行政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