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陈仓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陈仓区统计局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紧紧围绕“加快六区建设、实现率先发展”这一目标,全面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完成,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34.91亿元(现行价,下同),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13.4%;第二产业增加值75.85亿元,增长18.2%,占生产总值5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76亿元,增长11.1%,占生产总值29.7%。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22631元,比上年增长18.6%。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5259万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566万元,增长33.4%;完成财政支出124460万元,增长4.3%。 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1%;商品零售价格较上年上涨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上涨0.2%。 劳动就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从业人员达30.6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4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5个,完成合同引资60亿元,到位资金33亿元,省际到位资金24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产服务业仍然滞后,非公经济活跃度不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繁重;发展环境还不优;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公共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农业 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1.68万亩,总产29.7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50.88万亩、16.62万吨;秋粮40.80万亩、13.16万吨。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种植蔬菜10.09万亩,其中:蔬菜大棚1.89万亩,产量12.11万吨,比上年增长14.2%。新增果园1.8万亩,其中:苹果1.4万亩,猕猴桃0.28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12.3万亩,果品总产达到12.39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全区出栏大家畜3.69万头,比上年增长7.3%;出栏生猪55.15万头,增长10.1%;出栏家禽316.95万只,增长0.3%;出栏羊3.86万只,增长0.8%。肉类总产5.19万吨,增长23.3%;奶类总产6.99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2.25吨,同比增长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平稳回暖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67亿元,实现增加值39.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3.7%。 非公有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规模以上非公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48亿元,同比增长72.1%;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43亿元,同比下降11%;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15%。 轻工业增势强劲。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总产值53.74亿元,同比增长65.4%;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93亿元,同比下降10.3%,轻、重工业结构比为42︰58,轻工业占比逐年提高。 六大支柱产业呈现五增一降态势。在六大支柱产业中除装备制造业下降外,其它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详见下表) 陈仓区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表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7家,从业人员12110人,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16.48亿元,增长3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7.15亿元,同比增长30.1%,投资规模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76亿元,同比增长4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9.89亿元、26.16亿元、37.7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0.6:46:43.4变为13.4:35.5:51.1,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升7.7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占据投资半壁江山。全年民间投资的在建项目110个,占全区在建项目总数的56.7%,其中新开工项目91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1.31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6%。 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6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住宅完成投资2.44亿元,同比下降3.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3.58万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3.2%、43.4%。商品房销售面积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商品房销售额1.37亿元,同比增长37.1%。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货运量297.48万吨,货物周转量3096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6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7510.4万人公里。全区乡镇通车率达到100%,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2%。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营业收入19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9%。100%的行政村通上了电话,固定电话用户达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3.7万户,宽带网用户总量达到3.75万户。 六、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1亿元,增长13.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23.59亿元,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6.32亿元,增长14.5%。 旅游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接待游客159.75万人次(不含高新区托管四镇,下同),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5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3.1%和16.8%。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不断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38850万元,增长8.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813772万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589373万元,增长8.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6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043万元,增长34.2%;寿险保险费收入11065万元,增长9.5%。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036人,二本上线率33.4%,创历史新高。全区共有小学161所,招生4454人,在校学生33339人;初级中学23所,高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招生6236人、在校学生21204人,高级中学招生3623人、在校学生11799人;幼儿园27所,入园人数5810人,在校幼儿1010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儿童122人。职业高中9所,招生6918人,在校学生19710人。小学教职工数2471人,其中:专任教师2322人;中学教职工数2809人,其中:专任教师268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