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受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国内通胀预期加剧多等复杂多变严峻形势之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两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战略,坚持投资拉动不放松,全面贯彻落实抗通胀、稳物价、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一糸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人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48106万元,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3406万元,同比增长7.7%;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2480万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工业增加值68264万元,同比增长22.3%,建筑业增加值54216万元,同比增长41.5%;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2220万元,同比增长7.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7055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6:35.2:32.2。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为125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6.0%。全县有个体工商户9225户,同比增长6.32%,从业人员1.56万人,同比增长3.35%,注册资金3.56亿元,同比增长26.9%;私营企业有381户,同比增长2.9%,从业人员0.58万人,同比增长1.2%,注册资金7.1亿元,同比增长13.2%,上交税金1.23亿元。 财政收支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068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其中:(1)税收收入27809万元,增长38.7%,其中增值税3753万元,增长26.7%;营业税9848万元,增长80.2%;企业所得税940万元,增长5.9倍。(2)非税收入3259万元,增长55.0%。 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2613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35709万元,增长27.4%;交通运输20699万元,增长89.4%;节能环保4372万元,增长29.2%;教育34751万元,增长4.9%;医疗卫生23487万元,增长37.9%;社会保障与就业38516万元,增长38.6%,住房保障10490万元,增长84.4%。 市场价格涨幅有所回落。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总指数为104.8%;商品零售价格累计总指数为105.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总指数为111.6%。 二、农业 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夏收粮食恢复性增产,秋收粮食喜获丰收。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各项稳粮增产措施有力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据测算,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89027万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种植业产值100499万元,增长41.6%;林业产值23844万元,增长35.6%;畜牧业产值54732万元,增长53.2%;渔业产值6192万元,增长8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60万元,增长32.1%。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5万吨,比上年增长4.5%。 渔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68381头,同比下降6.1%,其中:黄牛115273头,占畜禽总数的68.5%。生猪存栏452376头,同比下降10.4%,其中:能繁母猪49988头,占生猪存栏数的11.1%;羊存栏18605只,同比下降3.2%。 全年农村用电量220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0%。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14595吨,同比增长10.0%。全年投入农林水事务建设资金35709万元,同比增长27.4%。年未拥有中、小型水库39座,库容量达3999万立方米;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00亩,实现农机耕作面积241851亩,同比增长31.7%。 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完成2010年15个重点村和9个试点村新农村再建项目后、启动实施14个省级、5市级试点村和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冶项目。完成103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29件,解决了3.38万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62798万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211万元,增长21.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4587万元,增长18.0%。完成工业增加值68264万元,同比增长3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102万元,增长33.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162万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068万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利税总额37497万元,同比增长33.0%,其中:实现利润达12462万元,同比增长17.7%。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1年县内拥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企业24个,从业人员4799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8483万元,增长2.4倍。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4216万元,增长4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0%;房屋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现“五增五减”态势。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我县坚持投资拉动发展战略,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大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1888万元,同比增长41.2%,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91673万元、农村完成投资6548万元、房地产业完成42910万元、糯扎渡电站完成262303万元、50-500万元内项目完成18454万元,分别占完成投资总额的36.7%、1.3%、8.2%、50.3%和3.5%。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910万元,同比增长45.3%,商品房屋销售额37043万元,同比增长58.1%,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额17931万元,同比下降8.1%;商业用房销售额18065万元,同比增长1.5倍。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3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竣工面积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5%。 县内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县内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7680万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45.5%,其中: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97495万元(含小澜和澜西二级公路16.3亿元);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621万元(含小坝子水库6520万元);市政建设和社会事业完成投资28564万元(含拉祜文化展示中心19304万元、垃圾处理厂1104万元、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1321万元)。拉祜财富广场、佛房小区、政法小区、华隆小区、景秀拉祜家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逐年改观。 五、国内贸易业 城乡消费市场协同拉动,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24万元,同比增长16.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647万元,增长1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977万元,增长14.2%。按经济成份分,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680万元,增长72.2%;非公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92944万元,增长14.5%。分行业看,批零业完成零售额86397万元,增长16.6%;住餐业完成零售额11227万元,增长15.5%。实施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共计补贴34963人次203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