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8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一、综合 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市各区(县)第一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2.14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264.31亿元,增长15.3%。第二产业优势进一步突显,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4%,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看:二产业贡献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2%,拉动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0%,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 二、农业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家禽、水果等特色农业,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94亿元。全区粮食总产量20.70万吨,比上年减少1.77万吨。蔬菜总产量39.01万吨,下降6.4%。水果总产量10.04万吨,增长17.5%,其中柑橘5.47万吨,增长31.3%。生猪出栏30.10万头,比上年下降9.6%。牛奶产量0.99万吨,下降37.8%。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9.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农业投入增加,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务支出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9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个百分点。 全区紧抓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建项目和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汽摩、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发展。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83户,总产值继续全市领先,达150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轻重工业比例为1:5.22。 从支柱产业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973.10亿元,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8%;电气机械及器械制造业总产值70.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表2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利润总额9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利税总额达150.2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297.5%,较上年增加19.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4.0%,资产负债率62.5%,全员劳动生产率30.21万元/人。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2%。年末拥有一级建筑安装企业33户,二级建筑安装企业103户,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推进“六大渝北”建设,投资需求继续增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投资总额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额达297.39亿元,比上年增长49.6%;房地产开发投资226.65亿元,增长14.8%。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商品房施工面积2204.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85.35万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销售面积347.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 在投资总额中,二产业完成投资140.2亿元,增长44.3%,其中工业性投资137.9亿元,增长42.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3%;三产业完成投资378.4亿元,增长29.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581.73亿元,增长38.3%。 统景温泉、龙兴古镇等景区旅客接待量持续增加,旅游经济效益明显。全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4.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81亿元,比上年增长36.0%。 六、对外开放* 围绕打造“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目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新签合同37个,已投产企业27家。合同利用外资7.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5.5亿美元,均为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达2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9%,其中出口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8%。 七、交通运输、邮电 “枢纽渝北”建设全面提速,轻轨三号线开通运营,江北机场新航站楼投入运行,同茂大道、两江新区一横线加快推进,渝都大道完成扩建,桃源大道、服装城大道及9座城市立交建成投用。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0%。全年客运量5013.29万人,比上年增长9.1%,货运量3053.45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公路客运3885万人,增长10.5%,公路货运量2623万吨,增长11.9%。空港吞吐旅客1905万人,增长20.6%;吞吐货物23.76万吨,增长21.4%。 邮电业务发展迅速,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72亿元,增长38.4%;电信业务收入8.10亿元,增长1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37万户,下降8.5%;移动通讯用户111.71万户,增长16.0%;互联网用户20.29万户,增长30.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加,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财政收入达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11亿元,增长34.0%,占财政收入的99.7%。在一般预算收入中,主要税种中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房地产税,分别增长31.1%、32.4%、24.2%和34.7%。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7.69亿元,增长19.7%。教育和社会保障分别支出7.75亿元、6.31亿元,分别增长18.2%、33.6%*。 全区金融业健康发展,各项存款、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3.45亿元,比年初增长了31.3%,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04.09亿元,增长25.8%。年末贷款余额1400.54亿元,增长44.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040.96亿元,增长32.1%。 |